《中學西》課程的啟示(一)

 

  中醫師專業進修去哪裡聽課好?個人覺得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舉辦的課程內容充實,值得關注。最近該會舉辦的《中學西》基層醫療證書課程「社區防治」,主辦方以及主講者呼籲香港全社會共同關注抗生素耐藥性問題,這個問題確實是對市民健康構成威脅。

  抗生素耐藥性的出現,扼要地說是細菌產生變質,導致用作治療感染的藥物無效。在人類的畜牧業、農業生產當中,動物被過量地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以及預防疾病,甚至用來促進動物的生長,這種濫用可能導致治療失效,首先是動物患病和死亡率升高,然後人類食用的食品中,抗生素殘留會危害到消費者。而且動物糞便中的抗生素殘留會造成水土污染,將抗生素耐藥性擴散開去。有數據顯示,過去十年,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個案在香港呈現增長趨勢,2016年有1100多宗發生。香港目前前採用世衛組織《全球行動計劃》,加強監測抗生素耐藥性和用量,鼓勵不同持分者合作,防止不當和過度使用抗生素。

  作為醫務工作者,有責任隨時糾正病人對使用抗生素的誤解。例如,患上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不適宜用抗生素。如果每次感冒咳嗽就服用抗生素,不但殺不死感冒病毒,久而久之,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萬一患上細菌感染的疾病,藥就治不好病了。由於延誤,說不定咳嗽還給治成了肺炎呢。

  個人的看法,西醫與中醫的跨領域合作,是有很大的空間的。例如治療肺炎、咳嗽等症,不使用抗生素,每每有用到中醫「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的機會,辨證準確的話,有覆杯即愈的神奇療效。又例如治療暗瘡,棄用抗生素,中藥葛根湯加升麻也有效,附子理中湯也可有效,關鍵在於醫師辨證論治是否凖確精當。

  大家都知道,闌尾炎(俗稱盲腸炎)是細菌感染疾病。在西醫屬外科疾病,中醫古稱腸癰,有急、慢性之分,古代中國沒有抗生素,怎麼治呢?中醫用內治法也能治癒。《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第三條記載:「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第四條記載:「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皮湯主之。」

  中醫經方大師胡希恕曾經接手一例盲腸炎,患者在軍旅生涯中曾經多次戰傷,經手術救治,他甚感手術痛苦而拒絕開刀。當時患者腹痛嚴重,體溫高達40度,身燙皮膚灼手而無汗、腹痛拒按,舌苔黃,舌質紅,脈滑數。胡希恕先生當即認定,此是瘀血挾膿,呈少陽、陽明經合病,處方「大柴胡湯」合「大黃牡丹皮湯」,一劑後,熱退腹痛減,可以自行騎腳踏車到胡先生的診所復診,原方再服六劑,得痊癒。個案說明,減少使用抗生素,中醫可以起到實質上的作用。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8年5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