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中醫趣談

以前,每逢柿子成熟的時候,家鄉的小孩子喜歡聚攏在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柿子攤旁,拍着手掌唱童謠:「紅燈籠,鐵冚蓋,誰人見到誰人愛,豬乸見到都岌岌腮。」好生歡樂。

童謠中的「鐵冚蓋」,你們知道叫甚麼嗎?它叫柿萼,或者柿蒂。經過干燥後的柿萼,是一味中藥材,名叫柿蒂,味苦,性平,用於治療呃逆。中醫方書《濟生方》中就有一條「丁香柿蒂湯」,是治呃逆的藥方。

昨天有位世侄對我說,連續兩日來不停打呃,坐立不安。除了熟睡之外,整日呃逆不停。世侄年近五旬,兩年前曾經一次輕微中風,此後血壓稍高,除了打呃,餘無他苦,舌脈如常。遂處方予:柿蒂、旋覆花、代赭石、白芍、延胡索、法半夏、乾薑、浮小麥、炙甘草、紅棗、桂枝、石決明。囑他每日一劑,水煎服,連服七劑。

今天上午他告訴我:「昨晚喝完中藥半個鐘後症狀明顯緩解,早上起床後到現在基本完全好了。我剛才又喝了一次中藥,非常好。」

中藥神奇吧?

WechatIMG242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19年12月

有趣的心臟(科普小知識)

  朋友陪父親看醫生,醫生說老人家心臟有問題,着他去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與其他病友聊起來,聽到好多心臟病的專有名詞:心房纖維性震顫、心瓣膜關閉不全、心室缺損、法樂氏四聯症、心肌梗塞⋯愈聽愈心驚,又摸不着頭腦。

  幸好朋友是學土木結構工程的,又有地盤工作經驗,我們把心臟結構的醫療術語,試着換成一套通俗的語言,幫助他了解。

  心臟好比一幢複式小洋樓,由兩戶人家合建而成,分左右兩戶而居。左邊那一戶叫「左心」,右邊那一戶叫「右心」。樓上的房間叫「房」,樓下的就叫「室」,於是就有了心房和心室。我們的房屋主要由牆、門、電線、水管構成,心臟呢,也有這四種結構。唯一不同的是,人住的房子有窗,心臟沒有窗這種東西。房屋壞了,不外乎牆、門、電、水,心臟病也是這樣哦。

  心臟的牆壁叫做「心肌」,它是二層皮夾着一層肉,不是鋼筋水泥,這心肌牆若有病,常見的是先天性的「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好比建房屋時,左房和右房之間的間隔還沒有砌好就交貨,留下個缺口。這是先天性的,打從娘胎裡帶來的。

  心臟的門,醫生叫它做「瓣膜」,我們做工程的粗人就不講究唯美了,直接叫它「門」,「二尖瓣膜」叫「兩扇門」,「三尖瓣膜」叫「三扇門」,門卡住只能推開一條狹窄的縫隙,叫做「瓣膜狹窄」,門關不嚴,總是漏罅,叫做「瓣膜閉合不全」。家裡的門壞了,換上新門,在心臟科叫做「瓣膜置換術」,如果修補一下可以繼續使用,醫生叫「瓣膜修補術」。心臟這種「門」,沒有人類細胞做成的人造門,只有豬心做的或全金屬原料,這兩種都遠比不上人類天生的好。所以能夠修補就不要急着「置換」啊。

  心臟的三條冠狀動脈,就像水管鋪設在牆壁上面,裡面流動的是血,供心肌使用。如果它梗塞不通,心肌這幅牆可能會因缺血而壞死,這就叫「冠心病」。治療方法,一種是用鋼絲好像通渠一樣疏通冠狀動脈,放個鋼絲網在裡面撐起那條動脈,不讓它血管內壁收窄,這項工程,叫做「支架置入術」,俗稱「通波仔」;另外一種方法是廢棄舊管道(動脈血管),重新搭一條新管道,叫「搭橋術」。

  心臟也有電線。鋪設在心臟牆壁裡的輸電線路,叫做「心臟傳導系統」。電路放電一次,心臟就跳動一次,沒有放電,就沒有心跳。如果電路出了問題,心跳節律就會發生異常,就是醫生說的「心律失常」。電路發神經似的放電不停,「電」得心房壁不住地顫抖,叫「房顫」,提早放電那種叫「早搏」,電流中斷叫做「傳導阻滯」。人類對心臟電路原理所知有限,目前還在探索中。治療心律失常也許要期待電生理科學家的發明。

  檢查心臟,就好像我們檢查牆壁、門、電路和水管。冠狀動脈CT或造影,可以知道冠脈這條管子有沒有堵,或者在哪個部位堵了。心電圖,就是檢測電路的通電情況。心臟超聲波可以查看牆壁(心肌)有沒有缺口,瓣膜這些門是否正常打開,或閉鎖得嚴實。

  心臟的構造,你可以清楚一點了嗎?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1月

古方、今方,同氣連枝,一脈相承

  藥方雖有古、今之分,亦有同氣連枝之義。《傷寒論》為方書之祖,是源,而時方乃是方之流也。有源才能有流,有流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把經方、時方有機而又恰如其分地形成「古今接軌」,既開創傷寒學科向前發展的新方向,也是方劑的一大進步。

  古今接軌論:
  張仲景方,我們叫經方(古方),經方以後之方,我們叫時方(今方)。經方藥少而精,療效驚人,有鬼斧神工之力,起死回生之妙,而且方義雋永,藥味精當,耐人尋味,不可思議。

  傷寒學問貴在其方
  中國之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繼仲景方之後,如雨後春筍,又產生了數以萬計的“時方”,使方劑學大興。方有古今之異,格調不盡相同,但它們都具有血緣的內在關係。《傷寒論》為方書之祖,比做母親是方之源,而時方如同子孫,乃是方之流也。有流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方中亦不乏有上乘之品,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藥》,《本事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與經方並駕齊驅。

  方雖有古今之分,亦有同氣連枝之異,應當兼收並蓄,使古今相互補充,相互借鑒,因證制宜,把古今之方,變成一個既有淳樸的古意,又有靈活的新態,且能切中病情,一針見血地達成“古今接軌”創舉。切不要厚古而薄今,更不要倡新而非古。

  “古今接軌”這一變革,必須經臨床醫師之手,用實事求是的態度,把時方與經方進行巧妙的結合,用古方補時方之纖弱,用時方補古方之不全。

  現代中醫師臨床就有經方與時方合用的實例,例如:

梔子豉與三仁湯合方
甘露消毒丹與麻杏薏甘湯合方
大黃黃連瀉心湯與平胃散合方
芍藥甘草湯與羚羊鉤藤湯合方
小柴胡湯與越鞠丸合方

  古方時方同氣連枝,一脈相承,讓我們努力探索。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1月

章太炎先生軼事(二)

  太炎先生患有鼻淵證,即慢性副鼻竇炎,經常感覺鼻有點塞,不停地流清鼻涕,疑為腦漏,自己採用中藥辛夷,制成藥粉嗅聞以治療。後來陳存仁醫師向他介紹碧雲散方,還說用芙蓉葉末更有效。先生用了數日後,感覺確實有效改善病情,人也舒服了,就是未能根治。有一位杭州虎跑僧人當時去向太炎先生求取墨寶(書法),先生就即興寫了一幅「辛夷、芙蓉治鼻淵」的書法,贈與虎跑僧人,大師的幽默逗趣,實在可愛。曾經有人勸先生手術治療副鼻竇炎,先生認為手術後還可能復發,不願採取這種療法。

  章先生和西醫也有很多交流,通常執禮都很恭謹,他認為中西醫各有長處,還身體力行勸導大家努力學習。有一年,名醫江逢治患暴病去世,太炎先生親自為他題一副輓聯:

      上聨:醫師著錄幾千人,海上求方,唯夫子初臨獨逸
      下聯:湯劑遠西無四逆,少陰不治,願諸公還讀《傷寒》

  不要看這幅聯用語平淡溫和,在行的人一看便知太炎先生醫學功底深厚。

  身為國學大師的章先生,性情倒是孤僻又耿直,對於有點名望的人,他喜歡譏評幾句,但是對於後來者他常予鼓勵態度,奬掖備至。對於好友也很真誠。有一年他得知在蘇州的好朋友李根源(印泉)患上嚴重的腦疽病,便即寫信給印老的孫子問候,探討治療方法,推薦醫生,贈送藥品,三個月發了13封親筆信,情詞懇切。為了感念太炎先生,印老病癒之後,將這些信函裱制成一卷書,流傳後世,傳為醫林佳話。

  章先生與惲鐵樵名老中醫也是好朋友,惲老在蘇州養病時,就曾經住在章先生家。惲鐵樵前輩逝世后,先生為他作了輓詞:
《千金方》不是奇書,更赴滄溟求啓秘;五石散竟成末疾,尚憐《甲乙》未編經。
國學大師與國醫大師頗見惺惺相惜。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0月

章太炎先生軼事(一)

  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原名章炳麟(1869~1936),號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先生不僅績學雄文,更對于中國醫學有很深的研究,尤其推崇張仲景的經典醫學理論。先生雖然不是替人診治,但卻能夠自擬藥方,於醫理和斷病都有獨到見解。章先生對于談論中醫藥興趣甚濃,喜歡動筆撰寫醫藥方面的文稿,他在上海居住期間,有一次中醫師陳存仁前往拜訪,兩人暢談起醫事,興濃之處,竟滔滔不絶,整日都沒有倦容。

  太炎先生不僅深通中醫學,而且熟覽西醫著作。他常說,中醫藥來自臨床實踐,信而有徵,很合乎科學。但 從中醫發展史上,看到中醫受到過劫難,例如道教攙入仙方丹藥,民間不實的鬼神迷信之說,過去理學家懸空推論也影響到中醫制定過於苛細的條文,影響了中醫的發展。反觀西醫學則得之於化學、物理學、生物學、電力和機械幫助治療,這就是近代中西醫一進一退的關鍵所在。

  太炎先生不喜過問世俗瑣事,尤其對日常事物和所食菜肴,抱住稀鬆平常的態度,樂於糊塗,他經常在就近取食,每餐所吃的不過是蒸蛋、蔬菜、乳腐之類。食畢,即手執一卷書,積久不出門。出門如果沒有人為他向導,他也會不識歸途。穿著衣物非常樸素,沒有清潔的癖好,常常吸金鼠牌的煙,日盡六七十支,有時也吸水煙,屋裡的地板上布滿煙蒂焦痕,斑斑點點如麻子臉。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0月

大閘蟹-小智慧

  又到了一年一度吃大閘蟹的季節,相信很多人都是大閘蟹的忠實擁躉,卻又因牠的寒濕之性導致大快朵頤之後的各種過敏症狀,每年都徘徊在愛與痛的邊緣。這種困局應該如何打破?

  在中醫學的角度,大閘蟹生長於寒冷的淡水湖中,因此牠性寒且濕,雙重的陰邪夾擊下,令不少體質稍為薄弱的朋友一食下去不久就出現皮膚痕癢,甚至出疹、水腫等過敏症狀。

  但其於對美食的熱愛,中國人豈會輕易投降?原來只有在烹調上稍下功夫,就可以美味健康兩不誤。

  我們可以蒸煮大閘蟹的同時加入紫蘇葉、生姜,利用他們辛溫發散之性驅散大閘蟹的寒濕。在食用的時後,推薦大家用山西寧化府陳醋,加入薑絲作佐料,蘸着蟹肉吃,幫助消化。再配上紹興花雕酒溫胃散寒。最後,還有生姜紅糖湯作結,辛甘化陽,化濕和胃。

  這樣一套吃大閘蟹的方法,不但風味不減,而且散寒化濕,突顯中國傳統美食的智慧。有了這套法寶,大家每年吃大閘蟹都可以更加盡興了。不過應要注意,畢竟大閘蟹寒濕偏性效強,淡水的生長環境更容易滋生細菌,因此選購和烹調時都要注意衛生。假如是免疫功能低下、長期病患者、肝腎功能不佳等人士,應該避免吃大閘蟹,以健康為首才是上策。若有任何疑問,可咨詢你信賴的醫師。假如食用後有任何不適,應立即求醫。

  讓我們在美食的路途上互勉吧。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0月

1024_1

秋風起,三蛇肥

  秋風起,三蛇肥。又到吃蛇羹的季節了。一碗蛇羹,常見用料有金錢白花蛇,又名蘄蛇,眼鏡蛇科動物銀環蛇的幼蛇。金腳帶,又稱金環蛇,眼鏡王蛇。烏梢蛇,又名過山刀,是無毒蛇類。還有其它種類,未能一一列舉。

  蛇性溫,入肝脾經。搜風通絡,攻毒定驚。蛇,性走竄,外達皮膚,內通經絡,透骨搜風之力尤強。中醫視為“截風要藥”。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口眼喎斜,癮疹瘙癢,宜為食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風疹,患者宜關注。

snack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0月

一則來自網友的帖子

  我是一個硬皮症和三叉神經痛病患者, 病歷一年, 在屯門醫院確診,該院免疫系統科主任解釋是因為病例太少, 因此未能提供確切的醫治方法.狀況只會越來越差,數據顯示痊癒指數是零 !(順帶一提, 某醫院的醫務人員態度不專業, 在覆診時沒有觸摸過我的皮膚,似有傳染病, 我非常佩服他們只需遠觀及看著電腦屏幕就話識醫人既能力.完全無醫心,不過;應該是佢地唔識醫,同埋已經話左無得醫就無責任 ,所以求其打發我走,令我感到極不受尊重及絕望!

  後來幸得朋友轉告得知趙醫師有醫治硬皮症經驗 ,逐即求診.到目前為止已有一年, 包括全身針炙和每日服藥, 每次覆診醫師都會細詢身體狀況/觸診跟進病情,在醫師的細心有耐性地診治和工作人員的貼心照顧下, 由一星期需針三次減少至兩次(真希望可以儘快減少次數至零).而病情由硬化至雙腿 / 食道和胃的狀態 轉為可以進食, 四肢活動能力大部份回復正常,病情大大改善.有望痊癒!

  本人在此衷心感謝趙醫師及其團隊, 然在這一年間病情經常反覆多次想放棄 ,得他們耐心診治及和鼓勵, 令我有信心堅持繼續接受治療. 如果沒有醫師的幫助, 也許我的病情已經擴展至全身, 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家人,甚至死亡! (因某院醫生告知五至十年後才有機會出現的嚴重病徵,兩個月內竟出現在我身上).

  我也很感謝我的家人和同事, 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我脾氣極差,他們的體諒及包容鼓勵到我努力,謝謝他們!

  另外, 我想在這鼓勵其他患有類似症狀的患者, 若果西醫療法未如理想,不妨嘗試中醫療法!可能會為你帶來轉機 !!!!!

2015年3月15日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0月

寶寶咳咳點樣算?

  小兒臟腑嬌嫩,易病易癒。季節更替、交叉感染,偶發咳嗽在所難免。有些聰明的家長會自行川貝、百合等清潤平喘之品為小孩止咳,可是功效往往不穩定,時而立杆見影,時而強差人意,為什麼呢?

  中醫的辨證原則,首要是分清寒熱虛實。看清了,就自然可以效如桴鼓了。
  
  下面給大家一些小貼士:川貝、百合都是止咳良藥,但它們的藥性都是微寒,只對於燥熱咳嗽有療效。假如寶寶是寒咳,就有可能會愈治愈咳了。但不用怕,若寶寶是寒咳,則可用生薑、陳皮等辛溫散寒,就可收良效。

  寶寶才不夠一歲,可否服用中藥?

  當然可以,小至半歲的寶寶都已經可以服用中藥治病。所以不必猶豫,寶寶若有不適,快找你信賴的醫師咨詢一下吧。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0月

清代名醫-黃元御

  清代名醫,黃元御醫術精湛,治病如神之軼事傳說,至今在其故鄉流傳頗多。吳去疾《雪堂醫話》載昌邑劉樵山講述的黃氏治病軼事兩則如下。

  其一:黃氏鄉居,以醫負盛名。其女遠嫁,生一子,出痘,勢甚危,抱歸求治。黃氏一見,即怒詈曰:“此證險惡,不過日晡,其速行。”其女長跪乞憐,黃氏不顧,呼人急駕騾車送之返。時赤日中天,與人故遲遲其行,中途遇大雨,周身盡濕,與人乃駕車回黃家,蓋黃氏預囑之也。時已日暮矣,黃氏率家人正佇立門外,籠燈相候,語之曰:“汝子生矣,此證內熱已極,非用此法不能挽救。吾默察天時,知今日午後必有大雨,故弄此狡狯,不然汝子豈能生哉!”遂處方與服,痘果透發而癒。

  黃元御醫師在鄉間醫名遠播,他的女兒遠嫁他鄉,生了一個兒子。孩子生了水痘,病情危重,女兒抱著外孫回鄉治療。黃醫師見狀,大發雷霆說道;“這個症狀很凶險,不會持續到傍晚5點,趕快走吧。”他的女兒長跪不起,見狀尤憐,黃醫師依然不理,命人快駕騾車送回去。當時正值烈日當照,隨行的人趕路很慢,途中遇到大雨全身都濕透了,隨行的人於是駕車返回黃家,如黃醫師一開始預計一樣。當時日暮降臨,黃醫師已經率領家人,拿著燈籠等候在門外。他對女兒說;“你的兒子可以活下去,這個病症里熱已經很嚴重,不用這個辦法不能救他。我默默地觀察天象,知道今天午後一定會下大雨,因此想到了這個辦法,不這樣你的兒子怎麼能活下去?”這之後給予處方服藥,水痘果然透表繼而痊癒。

  其二:黃氏嘗夏月出行,有數人見其至,相與謀曰:“黃氏號為名醫,吾儕蓋試之。”一人故僕地,急招黃氏診。黃氏曰:“此人僅能延數刻耳,哀哉!”群嗤之以鼻。黃氏曰:“毋!其聽預言,汝等初意,乃與余為戲也,不知今當夏月,濕熱交蒸,此人僕地之時,熱毒之氣已從口鼻吸入,內又有腸胃之病,感之而發,其來也暴,非藥石所能療矣。”眾不信,黃乃行。未幾,其人果腹中絞痛,不數時即斃。人皆嗟嘆,共稱黃術之神。

  黃醫師曾經夏天出行,有一行人看到他來,相互商量道:“聽說黃醫師是名醫,我們可以假裝試探一下他。”一個人故意僕到在地,緊急召黃醫師就診,黃醫師說;”這個人只能延活幾刻鐘而已,太悲哀了。”這一群人嗤之以鼻,黃醫師說;“我聽到你們的對話,你們最初打算跟我開玩笑,但你們不知道現在是夏天,屬於濕與熱交織的時節,這個人僕倒在地的時候,熱毒之氣已經從人口腔鼻子中吸入,加上此人里有腸胃的病,受外感而發病,來勢洶洶,不是簡單吃藥就可以治癒的了。”一眾人不相信,黃醫師走了。沒過多久,這個人果然腹部絞痛,沒等多久就死了。人們一起感嘆說黃醫師的醫術了得,料事如神。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