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朮甘湯、甘麥大棗-治牛皮癬

  將軍澳是地處九龍半島東面向海的新開發地區,近年新增加了幾十萬人口,熱鬧起來。俊仔也從新界遷入了將軍澳。原來一起玩的一班小朋友,還有鄰居家的小狗“阿黄”,都見不着面了,俊仔不免覺得有點失落。

  可能是靠近海邊和新開發區地氣濕的原因,這裡比較潮濕。俊仔時不時覺得頭皮有點癢,忍不住用手去撓癢。撓得多了,媽媽發現他的手指甲開始變得不好看。其他方面生活一切如常。俊仔勤力讀書做功課,和新同學漸漸熟絡起來。但是過了不久,俊仔的手指甲長得越來越厚,表面粗糙,邊緣翹起,顏色又灰又暗啞,每當伸出十指示人,他自己也覺得尷尬。媽媽發現俊仔的頭皮也長了深紅色的斑塊,兩頰經常出現一陣又一陣紅撲撲,看得人不自在。帶去看醫生,醫生說他生牛皮癬,曾經給予類固醇抗過敏治療,醫治一年多未見效。不明所以的同學,開始交頭接耳,漸漸和他疏遠,各種童軍活動、體藝比賽,也被人冷落在一旁。好不容易和同學搞好了關係,一下子又“玩完”了,俊仔心裏很不是味道。皮膚病雖然不是大病,但是影響生活和社交,也要好好治一治了。

  俊仔媽媽聽人說,牛皮癬很難治,不敢大意,四處打聽……

  四處打聽之後,帶著孩子來到我的診所。患兒讀小學四年級,型體微胖,精神略顯疲憊,雙頰玫紅色,血管通透性增加。頭皮搔癢,檢查見數處隆起的斑塊,色暗紅,伴有抓撓痕跡,有滲液,零星血痂。手指甲、足趾甲增厚變形,色灰暗。舌淡紅,舌體稍胖大,苔白,脈沉細。

  中醫治皮膚病,不是“見皮治皮”,不能讓局部皮膚的損壞搞到一葉障目。我觀其舌脈,似有寒飲在裡,無法排出,致水濕郁表,西醫最新研究謂患者帶少量耐藥菌在身。細問之下,患兒有過敏體質,腸胃容易敏感,大便日行二至三次。凡是過敏體質都是自身的正氣和津液不足,因此體內蘊積了寒濕,無法排出,停留在體表,就表現為紅腫、疹、搔癢。

  初診六經辨證為太陽經、太陰經合病,營衛失調,中寒內飲,處方以“桂枝麻黃各半湯”加防風、生地、銀柴胡,和解肌表、祛邪止癢。方劑藥味:桂枝、麻黃、芍藥、杏仁、乾薑、炙甘草、大棗、防風、生地、銀柴胡。用藥七劑,腸敏感改善,頭皮痕癢略減輕。

  次診仍用原方,七劑。

  三診,未見明顯進展。皮膚病在傷寒論辨證法,人體在表屬太陽經,故取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加味是正確的,但療效未見明顯。改用“苓桂朮甘湯”合“甘麥大棗湯”加味,思路上調和營衛,溫中祛飲,可能更加顯效。方劑藥味為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浮小麥、大棗、銀柴胡、生地、羚羊角骨,用藥七劑。

  四診,上方“苓桂朮甘”合“甘麥大棗”見有顯效,守方七劑。五診、六診守方再進,加水牛角絲。患兒父母見病情好轉,甚喜,趁放假帶孩子出去玩。患者年幼未知忌口,飲食不慎再度反復。

  七診,以第六方加北芪,服藥七劑,再加外洗方一首:地膚子、蛇床子、千里光、芙蓉草、白癬皮、桂枝、滑石、寒水石。囑用清水五公升煎成二公升,兑清水成適當溫度,外洗。連續七日。

  其後按上方再進十四劑,內服外洗。結果頭皮斑塊退去,瘙癢消失,手腳指甲平滑如常人。牛皮癬雖然是頑疾,但以小兒純陽之軀,只要辨治得法,徐導緩引,輕施以藥,亦能奏效。

資料提供:趙醫師
日期:2019年9月15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