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中醫病案

胡希恕治療冠心病常用方劑

(1)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第2條:「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胡希恕認為冠心病(胸痹心痛)多是邪實之證。以六經辨證原則,常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

引用一例:李某,男,67歲,病案號xxx790。初診,氣短,胸痛,胸悶一月餘。經某醫院診斷為「心肌梗塞」(愈合期),曾服西藥復方硝酸甘油、氨茶碱等無效。又找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痰通絡(白人參、黃芪、瓜蔞、赤芍、降香、桃仁、薤白、郁金)治療近月,未見明顯療效。近症以左胸灼熱痛,氣短,動則明顯,時寒時熱,心下堵,口苦,時頭脹,失眠,大便微乾,舌苔黃,脈弦滑。胡希恕處方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12g、半夏9g、黃芩9g、白芍9g、枳實9g、大棗4枚、桂枝9g、茯苓12g、桃仁9g、大黃6g、生石膏30g、炙甘草3g。

二診,上藥服三劑,各症均已,唯感夜間憋氣,食後燒心,大便乾,舌苔黃,脈弦滑略數。上方增大黃為9g。

三診,上藥服二劑夜間憋氣已,外出活動仍感氣短,但休息後症狀漸漸消失,未再來診。今咳一周而來診,與半夏厚朴湯加味。

按:本例在前後治療過程中,都用了活血理氣藥,但前醫無效,而胡老治療療效明顯,其關鍵是:前醫未注意患者的寒熱虛實,而胡老首先認清是實熱,並定位在半表半裡,再進一步辨出是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方證,故效如桴鼓。類似這一治驗是不勝枚舉的,這裡僅再看胡老回憶的一個病例,更可了解胡老治冠心病的特點和辨方證的準確。

 

(2)大柴胡湯合桃仁承氣湯

1950年冬,一個叫做齊興華的東北人,時年50歲,平時有心臟病,常心悸,胸悶,兩手膚色不同,一紫一白。一日起床時突然發作胸悶心痛,其痛如刀割,並大汗淋漓,不敢挪動,時時哀叫,其妻給服鴉片而不見效。請西醫馬大夫急診,注射強心劑不效。胡老至,診脈細弱而有神,因謂不要緊。馬大夫聞言提起診包欲走,被家屬挽留,謂:“不是外人,不要見怪”。馬大夫仍問道:“君何以言不要緊?”胡老答曰:“中醫看脈象尚有神。”馬大夫請胡老診治,胡老處方與大柴胡湯合桃仁承氣湯一劑,立即煎服,不久痛已。續服前方兩劑,兩手膚色變為一樣,心絞痛未再作。本例因是回憶病例,當時無心電圖可證,但據患者心區痛甚,並伴見大汗淋漓,很難排除心肌梗塞。但無論是否,胡老把這些症辨為實證、大柴胡湯合桃仁承氣湯方證,是獨具慧眼的。

冠心病常有血液循環不好,而出現四肢發涼、胸悶氣短、面色蒼白、疲乏無力等,中醫辨證當屬陽虛,這種陽虛是標,而痰飲瘀血阻滯是本,胸陽被阻使陽氣失運,也是邪實之證。

 

(3)瓜蔞薤白半夏湯

安某,女,74歲,病案號162346。

初診日期1965年6月14日:患心絞痛一年多,常胸前劇痛,每發作則不能平臥,呼吸困難,經常服用硝酸甘油、氨茶碱等,大汗出,口乾不思飲,大便乾,舌苔白厚,脈弦細。證屬痰飲阻胸,瘀血阻絡,治以化痰通陽,祛瘀通脈,與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

瓜蔞45g,薤白27g,半夏75g,白酒2兩,桂枝9g,枳實9g,桃仁9g,陳皮30g,白芍12g。

結果:上藥服三劑,痛減,但小勞則發心區痛。上方加茯苓2g,繼服六劑,胸痛時作時休,仍以上方加減,服一月後,胸痛不再發作。

胡老在瓜蔞薤白半夏湯方解中講到:瓜蔞開胸逐痰止嗽,薤白散結止通,合以為方,故治胸痹痛而喘息咳唾者。煎以白酒,更使藥力暢行無阻也。

而用大量半夏,是因飲逆較甚之故。祛除痰飲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之法。《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第1條「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就是說上焦陽虛,下焦的寒飲盛,寒飲上逆,故使胸痹而心痛也。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右腦中風系列的三個病案

右腦中風引致的左側癱瘓(二)

第二位右腦中風的病人是一位久咳患者,睡眠情況亦較差。

她在2021年2月2日因在家中昏厥,随即被送往醫院,診斷為右腦缺血性中風,住院治療至2021年3月20日出院。出院後10日,她來到我們診所求醫。

初診時,她的左側肢體比右側有明顯的功能差異,左臂雖然能抬起,但是左手抓力只有兩成左右,左足輕微跛行,中風後的偏癱病情尚算是輕微的。

她血壓血脂血糖水平都不高,為什麼中風呢?問診得知她素有咳嗽、痰多、氣促的症狀,是肺氣頗為虛弱的患者。

據病人描述,她已有五、六年的咳嗽病史,有時夜咳發作嚴重,她便不能安臥,而必須整個人坐起來。因此,她晚上的睡眠質素也變得越來越差。

她的血氧濃度在初診時只有92-93%左右,心率指數57次/分,不是一位運動員,這樣的心率稍微偏慢;結合脈診,病人脈緩,這正正就是其心臟搏動較緩慢的外在表現。而脈緩亦主濕病,反映病人為濕邪所困(特別是肺部的痰飲)。

雖然造成病人久咳的原因是否支氣管炎還不確定,但是咳嗽數年, 造成肺氣積弱,(肺內部氣體交換功能不好,即類似現代醫學說的肺氣腫情況),再加上病人每晚得不到充分休息,所以心臟功能也受到影響。

病人舌淡紅、苔薄白,這樣的舌象也可能是常人的舌色,不過其舌更淡一些,反映的是病人氣血較虛、體內能量不足,即中醫所謂虛寒體質,故需要溫陽袪寒。

除上述症狀外,病人的大小便、飲食均正常。

在初診後,醫師診斷病人為太陽、太陰合病,並開出「小青龍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桔梗、白前。

小青龍湯是一道治肺部寒飲而致咳喘的藥方,僅適用於無汗、怕冷等症狀的人。藥方中的麻黃能打開皮膚的毛孔,加以桂枝、芍藥、炙甘草則可發汗解表。乾薑、細辛、半夏溫燥肺部內的寒飲,並結合上述的藥材發汗、驅逐之,而五味子則可斂肺、護肺氣。

甘麥大棗湯對穩定神經系統有良效。這裡用於針對失眠,可以治療因津血不足而精神失常的情況。浮小麥這味藥材可以斂汗、養心除煩,而炙甘草、大棗是常用於鞏固脾胃的甘味藥,三者合起來可達到溫中養胃以生津血的效果。

桔梗、白前都是止咳袪痰的藥,協助肺部排走痰飲。

病人在覆診時多次主訴睡眠情況欠佳,故此醫師中途曾改用「酸棗仁湯、苓桂朮甘湯、甘麥大棗湯」的合方作了多次加減。不過,最後由於發現初診時的處方思路,其實就最貼合病人的久咳、肺虛寒體質,所以結果還是回到了原來的處方。

病人現在睡眠仍少許欠佳,偶有咳嗽,但因無其他大礙,故囑咐自行調養即可。

 

 

右腦中風引致的左側癱瘓(三)

第三位病人今年已八十歲,是三位病者年紀最大的一位。

他在2020年8月25日因右腦出血中風而在家昏厥,隨即送往醫院,至2021年3月20日出院,留院時間接近7個月。

出院後4日,他隨即來到我們診所求醫。

初診時,他是由輪椅推進來,他的左手活動差、左足頗為跛行,四肢(左右手腳)皆表現無力,反映中風後的癱瘓情況仍相當嚴重。

另外,他有咳嗽、痰多、氣促等症狀,血氧濃度只有91%,這些都反映了病人肺部功能的問題。

今次這位病人肺部內的痰飲十分嚴重,估計胸腔內已有少量積液,若由西醫檢查的話,相信還能夠聽出病人肺中的鑼音。

據病人自述,他本身血壓正常,平日亦無病或不適(如咳嗽等問題),能打理一般家務無礙,故右腦出血中風是突發的。

透過脈診發現,病人也有心律不整,即脈搏跳動不均勻的情況。他脈象的呈現為濡脈(細軟而浮),反映出病人氣血不足,而且為濕邪所困。

這位病人最特別的地方是其舌頭大幅度縮小,而且舌面光滑、無苔。

舌頭縮短或縮小一般都是危候(舌白濕潤為寒凝筋脈、舌紅而乾為熱病傷津)。而病人舌紅但未至於乾,舌面仍是光滑的,情況算傷津程度略輕微些的熱證。舌頭無苔則反映了病人胃氣不佳的情形。

另外,病人也有小便失禁、大便不通(需要使用外塞藥放便)等問題,而且飲食極差。而病人的睡眠情况亦差,以致精神欠佳。

面對眾多的症狀,醫師估計,病人或許是因為中風後的心臟機能較弱,加上卧床太久等因素,身體器官因某種原因發炎, 如果肺部曾經有炎症,所產生的滲出物滯留在胸腔內,導致肺部的下方範圍積液,便造成了刻下所見的肺功能問題(這亦成為病人初診時的主要問題)。

綜合以上症狀,醫師診斷病人為太陽、陽明合病,並開出「小青龍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生大黃。

跟第二位病人一樣,由於這位病人有肺部水飲的問題,而且無汗,以方類證屬於麻黃湯類,所以首先選用了解表化飲的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雖然解表散寒之力較大,但仍需借助「葶藶大棗瀉肺湯」消除積液,所以兩方相合,加大黃一味,疏陽明之熱(通便)。

至於葶藶大棗瀉肺湯,則為特別針對、處理病人當時頗危重的肺部積液問題。當中,葶藶子是一味峻藥,味辛而寒,即使是配合了溫和的大棗,它仍具有強力的瀉肺作用,能夠驅走長期鬱滯、黏稠於肺腔內的積液。

後下(在煎煮過程最後的十數分鐘才加入)的生大黃則常用於解決大便秘結、因腸道堵塞而熱結於身體裡面的情況。它的主要功能為通便、清熱,還可袪瘀生新。

此例的療效十分顯著,現在病人的肢體活動已恢復8-9成,不再有咳喘、氣促等症狀,大小便也正常,沒有失禁。另外,病人的舌頭變得飽滿,已回復原來大小,現在舌質紅,並有少量白苔。

治療過程當中曾經因病人喘咳而改用「射干麻黃湯」,不效。始終要「小青龍湯」與「葶藶大棗瀉肺湯」合用方能顯效。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右腦中風系列的三個病案

在香港常見的疾病當中,「中風」毫無疑問是頭幾位的殺手之一。由於發病急遽,而且影響到大腦以至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所以其死亡率或致殘率是頗高的。

以現今西醫的角度來看,中風是一種因大腦局部血流障礙,而引發身體活動、言語等功能驟然喪失的急性疾病。它一般可分為兩種:缺血腦中風及出血腦中風。當中,前者比較常見,其起因在於腦血管的阻塞(導致腦細胞缺血)。而後者則由於腦血管的破裂(造成血塊,壓迫腦細胞並影響供血),所以情況一般會更為嚴重。

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們相信在危急關頭,必先借助西醫的先進技術來進行即時治療,才能及時保住病人性命。

但在中風之後的復康階段,由於病者本身的生理、體質等方面各有不同,其臨床症狀更是千變萬化,若能趁早透過中醫治療介入,相信病人的康復程度以至生活質素將可大幅改善。

以下是最近診所三位右腦中風人士的病例,雖然他們的病狀(如左側身體的癱瘓,或這次三位病人之言語區均未受損等)及年齡(70-80歲)都十分相似,但實際上由於各人症狀所反映的病機不同,治療方案也必須因人而異。

希望以下這些資訊能供各位當作參考。

 

右腦中風引致的左側癱瘓(一)

第一位病人是較為典型的中風患者,其血壓指數頗高。

他在2020年10月12日因右腦出血中風而在家昏厥,隨即送往醫院,至2020年11月13日出院。

出院後近2個月,他來到我們診所求醫。

初診時,他的左手活動差、左足跛行,另外左側身體腫痛、左肩疼痛、左手指屈伸困難,這些都反映他中風後的癱瘓情況仍相當嚴重。除此之外,他也有左邊口⻆歪斜的表現。

這位病人的血壓指數偏高,左邊為164/105MM/Hg、右邊為163/102MM/Hg。

透過切診得知,病人脈虛緊――虛反映氣不足以運其血,所以脈的表現無力;緊則反映身體有痛、糾結,是體內正邪相搏的現象。

另外,病人舌紅、苔白,表示病人有熱邪鬱於內,但未能外達。

除上述症狀外,病人大小便、飲食均正常,睡眠尚可。

在初診後,醫師診斷病人為少陽、太陽合病,並開出「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淮牛膝、黃耆、守宮。

《傷寒論》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今次所用的「四逆散」,雖然出現在少陰病的條文,但其實是屬於「少陽病」的方劑。

四逆散可以宣通氣血,疏解氣機――當中的柴胡、枳實、芍藥都是行氣解熱藥可解除病人體內的熱盛、氣血鬱滯,並且舒通向外。而炙甘草則可調和諸藥及緩解急迫、痛楚。

(四逆散之所以會放在少陰病的條文,或許因為本身是少陰病而轉入少陽病,或許因為是這條文的少陽病形似少陰,所以特意教人加以鑒別。)

至於桂枝茯苓丸,專治慢性病、久有瘀血的情況,可以說是中醫其中一種薄血丸(不過要有表證)。由於病人諸身體表面部位(定處)疼痛,亦有脈虛,反映病人需加強疏通體表的氣血以散瘀結。

這條方當中的桂枝、茯苓,可加強心臟的力量及通調水道的運行,而牡丹皮、赤芍、桃仁則更深入走進體裏,破除如血管內不暢通的瘀血。

另加的黃耆也有增強血液循環的功效,淮牛膝可以引藥下行、活血袪瘀。

守宮是蟲類藥,可以袪風活絡、散結,是近代常用於中風癱瘓的中藥。

後來,因應情況改善,醫師將藥方改為「苓桂朮甘湯」合「桂枝茯苓丸」加守宮、黨參、雞血藤,病情亦漸加好轉。

病人現在左側上下肢的功能已恢復到50%,仍需定期複診。

 

(未完待續)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5月

尖銳濕疣個案|中醫點醫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個案|中醫點醫尖銳濕疣? 

西醫一些病毒性的傳染疾病,往往聽起來十分嚇人,治療亦未必人人見效。但 在中醫看來,只要能夠抓住「八綱」,以及張仲景祖師傳下來的「六經辨證」,已經足以為百病制方立法,針對每個人的體質「對證下藥」,有時效果 還真不錯呢。

今次有一位年輕病人來到我們診所就診。他去年12月經過西醫檢查和細胞組織 檢驗,確診患上尖銳濕疣。尖銳濕疣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病,它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在身體各部位(特別是生殖器部位)長出如「椰菜花」般的肉芽。這位病人今年3月來診時,他的口腔內部、舌邊、扁桃腺體表面都佈滿了肉芽,是典型的尖銳濕疣症狀,或許因透過口腔接觸而感染有關。

尖銳濕疣因通過接觸患者的傷口、體液而傳染(多數情況是性行為),本身可以看作是一種帶有濕性的病毒。這種濕邪走進了人體,化成生長在黏膜組織上的肉芽,顏色帶紅(或粉紅、啡色等),有時會癢或灼熱,這些都屬於八綱中 「熱」的表現。

由於病人已感染一段時間,反映病人的熱已不止停留在身體表面,而是走到了血液、臟腑等人體深入的地方,故屬於裡熱證(即六經中的「陽明」)。不過,由於病人同時有發熱症狀,每次量體溫都偏高,所以亦表示他仍有表熱證 (即六經中的「太陽」)。

其後,透過問診得知,病人的精神、睡眠、飲食雖然均無問題,但原來日常大便都呈稀爛狀,而且每天有2-3次。這其實是消化系統(腸道)裡面缺乏足夠能量吸收多餘水份,「烘乾」排泄物而引致的。雖然無法完全肯定跟感染有關 (很可能是感染病毒後腸內鬱熱久而化濕,寒熱錯雜),以證型來說是屬於裡寒證(即六經中的「太陰」),亦須在治療中一併處理。

經四診錄得病人的舌紅、苔白、脈緩,舌紅主血份有熱邪,苔白主裡虛寒,脈緩對應的是太陽經表證。

綜合病人的症狀,醫師診斷病人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並開出「薏苡附子敗醬散」合「黃蓍桂枝五物湯」,加桔梗、禹餘糧二味。

這個病例,太陰經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果不是問診問得細心,會漏掉《傷寒論》第273條、277條,「自利益甚」,「自利不渴者,屬太陰-當溫之」,那麼治療起來就會力不從心了。這裡也解釋了禹餘糧的用途;而太陰臟寒正好合附子的證治,所以選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是非常理想的。薏苡仁袪濕邪,敗醬草清熱毒,針對「陽明」裡熱證的同時,又以少量附子的熱性加強身體排毒的力量。「黃蓍桂枝五物湯」則針對「太陽」表證,它可增強身體(尤其是表面)的免疫力之餘,亦能將體內的病毒托出到肌膚表層,繼而趕出體外。桔梗有消腫排膿的功效,可舒解口腔內的腫脹,也可與禹餘糧產生協同效應;禹餘糧有止瀉的作用,固護消化系統內的正氣。

 

病人現在結合湯藥及針灸,效果理想,治療至今肉芽已經完全消失。

最後趁此機會提醒一句,萬一感染了尖銳濕疣,切記要嚴格限制私人生活,以防傳染他人,並且要盡快尋醫作出適當治療啊。

附:中醫前輩對疣的治療經驗:

岳美中:薏苡仁單用,或配用於諸方,治疣贅,悉收卓效。

陸淵雷:遍身生疣子,薏苡仁為特效藥。

湯本求真:薏苡,有治甲錯,治膿汁膿血、白帶下,利尿,治贅疣,發疹,鎮痛,鎮痙,消炎,解凝諸作用。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

 

高熱不退醫案

一、淋巴腫大高熱不退醫案

陳女士,年齡29歲,職業文員,婚姻狀況:已婚,2020年12月10日到診。

第一診:自述一周前,出現全身淋巴腫大,高燒不退,醫院留醫五天,燒退,但淋巴腫大不消,因疫症時期,醫院床位短缺,醫生配發西藥帶回家服食治療。回家後,病情未得改善,服藥後,出一身大汗,燒退,約四個小時後,再出現惡寒、高燒,反覆四日,在親人介紹下,前來求診。當時證狀:淋巴腫大,如雞蛋大小、尤是左頸位置,高燒40℃,惡寒,口渴,出汗,三天未大便,小便正常,飲食、睡眠尚可,精神疲倦,脈浮緊,左弱,舌紅、苔白,證屬少陽、陽明合病,邪熱內鬱,裡結瘀積,治以疏解氣機,散瘀消結,方藥選用〝大柴胡湯〞加生石膏、桂枝,日服四次,囑次日來覆診,多飲水,多食蔬果。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北柴胡二錢半、黃芩三錢、法半夏四錢、生大黃一錢(後下)、枳實四錢、白芍三錢、乾薑錢半、紅棗二粒、生石膏一兩、桂枝四錢,每四小時服一劑,連服四劑。

第二診:2020年12月11日,傍晚,自述飲服第二劑中藥後,半夜出現惡寒、高燒、出汗、下腹絞痛、排出大量糞便,之後不再惡寒發燒,身上淋巴腫大消減,脈浮緊,舌紅,苔白,少陽、陽明經病未清,按原方加黨參三錢,每天一劑,連飲四天。

第三診:2020年12月14日,身上淋巴腫消失,無任何不適,脈浮細弦,舌紅、苔薄白,觀其脈證,外邪未清,方藥選用〝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淡竹葉調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北柴胡三錢、黃芩三錢、法半夏四錢、黨參三錢、乾薑錢半、紅棗二粒、炙甘草錢半、生石膏一兩、淡竹葉五錢,每天飲服一劑,連續飲服五天。

療效跟進:病痊愈。

醫話:正如岳美中先生說,「治急病要有膽有識」,陳女士患的是少陽、陽明合病,熱邪內鬱,裡結瘀積,治以和解清裡,方藥選用〝大柴胡湯〞加生石膏、桂枝,患者服藥兩劑開始見效,唯余邪未清,再取〝大柴胡湯〞加生石膏、淡竹葉、黨參飲服,合共八劑病愈,第三診,取〝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淡竹葉,調理鞏固療效。日服四劑,以亞洲女性體形,1.55米身高,50公斤體重,亦需以此藥量方可奏效,否則藥力不足,熱邪鬱久,易生變數。救治急病須如此。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21年1月

二、胡希恕外感高燒不退醫案

  2005年夏,急診科收住一山東民工,女,50歲,平時體健,一周前外感受涼。高熱40℃,嘔吐,WRC13000高,每日中午大冷蓋被,接著體溫39℃至40℃,診為敗血症待診,注射柴胡針和安痛定後,方能汗出熱退,每日點滴泰能等針劑。如此四五日,病不緩解。中醫會診,寒熱往來,嘔吐,脈浮弦數,苔膩,煩渴能飲,飲食減少,二便尚可,予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方:柴胡15g、黃芩12g、法半夏10g,黨參10g、炙甘草6g、生石膏40g、(打碎)、茯苓15g、紅棗4牧、鮮生薑4大片。2劑,水煎500mL,日一劑,分2次服。家屬帶回家自煎,當日服藥後即未發冷發熱,不吐。第2劑藥後,微有低熱,不冷,不吐。又服上方2劑,痊愈出院。

資料提供:胡希恕先生嫡傳弟子陳雁黎主任醫師主編、胡希恕(傷寒論方證辨證)。
整理於2021年1月

患上什麼病會「爆肺」?

最近新接一例肺淋巴血管平滑肌肌肉增生症:

  李小姐,年齡31歲,職業:核數師,婚姻狀況:未婚,2020年10月X日到診。

西醫診斷:肺淋巴血管平滑肌肌肉增生症。
  這個病女性較常見。雖然中醫未能作精微的病理解剖研究,但是在免疫調節、器官保護和抑制血小板集聚等方面,應能發揮作用。

中醫辨證:患者2017年1月某日,出現氣喘氣促,缺氧,入住某醫院,醫生診斷她左肺葉爆裂,立即給她做修補肺葉手術,並診斷她患上肺淋巴血管平滑肌肌肉增生症。 2019年10月某日,出現氣喘氣促、缺氧,再次入住某醫院,醫生診斷她右側肺葉爆裂,給她做右下肺葉切除手術。親人介紹中醫治療。現證臉色蒼白,四肢冰冷,精神疲倦,2至3天大便一次,胃口一般,睡眠差,痰多咳嗽,經期周期正常,經血量偏多,貧血,MRI檢查顯示右側身體淋巴積液,自覺肺部、右側身體不適,工作能力尚可,脈細緩,舌淡紅、苔薄白,證屬少陽、陽明合病,血氣鬱滯,瘀結臟腑,治以疏解氣機,消瘀破結,方藥選用〝四逆散〞合〝抵當湯〞加浮小麥、紅棗、生石決明、桂枝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北柴胡二錢、白芍三錢、枳實四錢、炙甘草錢半、水蛭1/3錢、虻蟲1/3錢、桃仁三錢、生大黃一錢(後下)、浮小麥一兩、紅棗二粒、生石決明一兩、桂枝四錢,每天飲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覆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灸一次。

療效跟進:治療一個月後,病情平穩,精神佳,自覺呼吸暢順,無不適感。自願選擇中醫繼續治療。

醫話:有感於多例患者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建議大家也來關注中醫,為自己的健康準備多一個選擇。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21年1月

熟用經方,遇病不慌

折解CA72-4的疑惑

  介紹一例常見的病例,每每有人患上這個病不自知,知道之後又嚇一大跳。

  林小姐,36歲,教師,已婚,2029年11月X日到診。她呈出一份檢查報告,顯示CA72-4數值偏高,她有點焦慮,問是不是生胃癌,應該怎麼辦?CA72-4是個什麼東西呢?它是近年來用於醫學檢測的腫瘤標記,可以成為診斷胃癌的一個參考指標,因此,也被稱為胃癌抗原。那麼CA72-4高了會不會就是胃癌?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因為正常的細胞受到炎症的刺激而產生,例如消化道方面的炎症、胃炎、膽汁反流等。

  這位患者有飲酒的愛好,近兩年經常胃痛。抽血檢查CA72-4,結果是18.7u/ml(正常值<6.0u/ml),幽門螺旋桿菌IgG抗體positive。根據經驗,建議她服中藥治療胃痛,如果炎症引起這個腫瘤標記數值高,是可以降下來的。

一診:主訴胃痛,納差,惡心,心下痞滿,腹鳴便溏,舌潰瘍,苔黃,脈細緩,辦證屬厥陰經,半表半裡陰證,上熱下寒,治以辛開苦降,方藥選「半夏瀉心湯」加蒼朮、白朮、海螵蛸。

處方:法半夏四錢,黃芩三錢,黃連一錢,黨參三錢,乾姜二錢,紅棗二枚,炙甘草錢半,蒼朮三錢,白朮三錢,海螵蛸二錢,每日一劑,連服七日。

二診:服上藥後,仍覺有胃痛,大便兩日一次,納差,噦酸,胃脹呃氣,脈細弦,舌淡紅,苔薄白,證屬太陰證,裡虛胃寒,內飲不化,治以益氣和中,溫寒化飲,以「理中湯」合「小承氣湯」及「甘麥大棗湯」,加木香一味治療。

處方:黨參三錢,蒼朮五錢,炙甘草錢半,浮小麥一両,紅棗二枚,生大黃1/3錢.後下,枳實四錢,厚樸三錢,木香二錢.後下,每日一劑,連服七天。

三診:2020年11月17日,守方不變,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四診:2029年11月24日,守方,生大黃1/3錢加至半錢,加雞內金三錢,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五診:2020年12月3日,守方,去蒼朮、雞內金,加白朮五錢、熟附子錢半,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六診:2020年12月11日,守方,熟附子錢半加至二錢,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七診:2020年12月21日,守方,生大黃半錢加至一錢,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經以上治療後,胃痛消失,CA72-4覆查結果降至正常範圍1.0u/ml (正常值<6.0u/ml)。

  由CA72-4指標可逆轉來看,這一例屬於消化道炎症,並非胃癌,囑患者戒酒,戒食辛辣,少食刺身,均衡飲食。

  整個治療過程所用全部是仲景經方,又一次說明古方今用,確實有效。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日期:2021年1月

中醫之難,在於每宗治療方案的獨特不可複製

  中醫之難,在於對每宗病的治療方案都是具有獨特性,不可複製,尤其是對慢性病。正因為不易掌握,所以治療慢性病,中醫有它先天的優勢。

  在這裡歸納一下三宗罕見病的處理經過,歡迎指點賜教。三宗病例都是經西醫確診,才獲知病名叫做:Lymphangioleiomyomatosis,中文譯名為:肺淋巴血管平滑肌增生症,屬非常罕見的疾病。

  第一宗在西醫確診後,曾經施以7個月中醫治療,維持著部分肺功能,直至獲得肺器官移植,患者成功存活至今。(詳細資料附列於本文之後。)

  第二宗在西醫確診後,接受一個月中醫治療,患者相當年輕,初入職場,由於經濟條件及情緒等原因,未能繼續治療,病情不穩定,後來失去了音訊。

  最近遇見第三宗,患者是一位女士,年紀五十出頭,文職人員。初期有隱性病徵,例如:貧血但同時高壓,月經周期不規則,經量少,有看醫生但是未能察覺真正病因。其後出現夜間入睡後痰多,平時咳嗽,行走時覺得氣促。其時飲食睡眠尚可,未找中醫治療。由於症狀久治不愈,幸好找西醫詳細檢查,發現患上肺淋巴血管平滑肌增生症,但西醫暫時未有治療方法和藥物,只給予排期等候器官移植。綜合至今獲得的資料,這個病會造成肺部肋膜,縱隔腔、胸管以及腹膜後腔的平滑肌肉細胞不正常增生。僅發生於女性,發病時期為青春期及孕齡期女性,原因不明。症狀主要為呼吸困難、缺氧、氣胸。這位患者確診後,由於得不到具體治療,轉而中試找中醫尋求方法。

  接手這第三宗病例,對照第一宗來說,特點是發現得早,病情不算很嚴重,中醫有可能幫病人穩定病情舒緩症狀,守護她過渡到器官移植。

  初診時,病人舌淡紅,苔薄白,脈象出現細緩脈、細緊脈交錯,呼吸輕淺,自述動輒氣促,六經辨證屬太陽、少陽、太陰合病,起於寒熱夾雜,熱壅氣鬱,繼而內生飲結。治以疏解氣機,逐飲散結,方藥選用「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葶藶大棗瀉肺湯」加「葦莖湯」,每日飲服一劑。結合針灸治療。

  在這個病例中一次處方用到四條經方合用,中醫稱為「合方」。《傷寒論》理論框架法度嚴明,強調方證相應,有這個症才能用這條方劑,必須首先將方劑熟記於心,瞭如指掌,每出一條方都是方證相應,不是信手拈來。由於《傷寒論》所出方劑簡潔明瞭,可以兩方合用,甚至三方、多方合用,即使遇上複雜罕見的病例,亦可奏良效。這一點大家不可不知。凡是長於些道者,用之得心應手。前提是必須根據每一個病例的具體脈證,精準合方使用,不可複製。

資料數據:
處方:(中藥飲片)北柴胡錢半,枳實四錢,炙甘草錢半,桂枝五錢,茯苓四錢,牡丹皮三錢,桃仁三錢,葶藶子四錢,大棗一枚(大)、葦莖四錢,生薏米5錢,冬瓜籽四錢,每日飲服一劑,連服6日。
針灸治療:對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實施多經多穴治療,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灸一次。

  治療後病情明顯趨向平穩,因此保持治則不變,囑長期服藥。每次覆診時因應脈證,於上述合方的框架下稍作加減。患者現在生活質量尚佳,能夠在職工作,同時亦在排期等候器官捐贈。

附錄第一宗病例,可以看到治療處方明顯不同:

病例:肺淋巴血管平滑肌腫瘤症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
  陳小姐,病歷編號:80557X號,出生日期:1967年X月X日,職業:保險從業員。2011年6月18日到診。
西醫診斷:肺淋巴血管平滑肌增生症
中醫辨證:患者出現氣促,咳喘,口唇、指甲紫色,行動困難,飲食正常,大小便正常,血壓高,心跳快。症狀已有六個月病史,經中、西醫治療未見療效而來求診。舌紫色,苔白厚,脈弦緊,兩尺沉,證屬太陽、大陰合病,外寒內飲,方藥選用〝苓甘五味薑辛夏杏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吉林長白山人參、霍山金釵石斛,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茯苓五錢、炙甘草二錢、五味子三錢、乾薑二錢、細辛根半錢、法半夏四錢、北杏仁四錢、葶藶子四錢、大棗一枚、吉林長白山人參二錢、霍山金釵石斛二錢,每天飲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結合吸氧治療。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灸一次。
療效跟進:治療過程中呼吸舒適,吸入氧氣5度左右,七個月後換肺。換肺後至今生活質量良好,起居飲食如常人,恢復正常工作。
醫囑:均衡飲食,多食蔬果,戒煙戒酒,戒食辛辣。

----------------相關資料附錄----------------

疾病類別: 淋巴血管平滑肌肉增生症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
疾病名稱: 淋巴血管平滑肌肉增生症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

疾病特性:
  為一罕見的平滑肌細胞不正常增生疾病,會造成肺部、肋膜、縱隔腔、胸管及腹膜後腔的平滑肌肉細胞不正常增生。僅發生於女性,發病時期為青春期及孕齡期女性(平均發病年齡為33歲),此病的成因至今不明。約有10% ~ 20% 的病患被發現會同時合併發生結節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簡稱TSC)。TSC為顯性遺傳,染色體(HMB45)上有變異,會侵犯多重器官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眼睛、皮膚、腹部器官(特別是腎臟)和肺部;但PLAM並不會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眼睛與皮膚,且尚無明確之家族遺傳現象。若無接受肺移植手術,78%的患者存活年限為8.5年。
發生率:
  此疾病的發生率未被明確統計,在美國已有500例以上的病患,其病例數仍在增加。於歐洲和日本也只有零星之病例。此疾病在香港非常罕見,僅有零星之病例報告,目前尚未有明確之統計資料。
診斷:
  早期要診斷PLAM是很困難的,因它的症狀與其他肺部疾病相似,例如氣喘、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病患經常是因為氣胸引起胸痛及呼吸困難而就醫才被准确診斷出罹患此病。若要做出确切的診斷,需經下列各項詳細臨床檢查以排除其他致病因素。
1. 實驗室檢查
2. 胸部 X光檢查
3. 肺功能檢查
4. 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檢查:需由有經驗之醫生分析
5. 肺部病理切片
6. 淋巴病理切片
臨床症狀:
1. 呼吸困難
2. 咳嗽、胸痛
3. 氣胸
4. 乳糜性肋膜積水
5. 腎臟的血管脂肪瘤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20年10月

纖維母細胞風濕病(痹症)

  這宗新近的個案,非常罕見,在這裡報導一下,如果能對業界豐富資料數據有些微幫助,誠為所願。也歡迎關注健康的人士了解一下。
  患者李先生,年約55歲,職業是商人,2020年3月x日到診。患者一向健康,起居飲食與正常人無異。在2016年10月的某天,早上起床後,開始感覺兩側肩關節疼痛,持續兩個月後疼痛加劇,2017年初出現肘關節疼痛,雙手的十指關節痛而且發硬,2018年發現手指關節變形,攣曲不能伸直,活動不自如,手指皮膚出現顆粒狀增生物,2019年中,出現兩膝關節硬痛,夜睡不寧,自汗,四肢冰冷。數年來遍尋西醫中醫四出求診,不得要領,病情亦未受控制,愈加嚴重,直至2019年2月,公立醫院將患者的組織樣本送往英國做化驗,終於找到原因,診斷他患上纖維母細胞風濕病。經過一段時間西藥治療,病情受到控制,略為改善。近日經親友介紹,前來求診。首診脈沉細、左遲、右緊,舌淡無色澤、苔少,面色無華,六經辨證,屬少陰經病,寒瘀結,經年不斷,外邪直犯少陰,陽虛不運寒邪,滯而成為內濕。治以溫陽散結,驅邪袪濕,方藥選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野葛根、獨活,每日一劑,中藥飲片煎服,外加針刺治療。
  主用處方:桂枝五錢,白芍三錢,乾薑二錢,炙甘草一錢半,炒知母二錢,炙麻黃二錢,防風二錢,白朮五錢,熟附子二錢,野葛根五錢,獨活二錢,每日一劑,連服六日。藥後症狀減輕,守方稍作加減繼續治療。
  針灸治療:十二經絡、任督二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挿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灸治療一次。
  調治後,疼痛減輕,西藥減量,關節逐漸消腫,肢體功能改善,精神轉佳。
  李先生患的纖維母細胞風濕病屬於非常罕見的病,據說是香港首宗診斷,屬中醫的痹症、痿症範圍。以「桂枝芍藥知母湯」治之,方證相應,取效尚佳。

資料提供:編輯室
2020年10月

膝關節退化醫案

  初診:2020年7月7日
005004006
  蘇女士,病歷編號:8102xx,71歲。
  西醫診斷:1.椎骨退化 2.膝關節退化 3.脛骨筋膜炎。
  中醫辨證:患者長年務農耕田,勞動過度,衣食不足,又生育二男三女,早已骨質勞損退化。近年常發腰痛,膝關節腫痛,近日病情惡化,寸步難行,坐立不安,日夜抽痛,下肢冰冷、浮腫。西醫認為下肢血液循環不良,並且細菌感染,建議進行手術。中醫診斷:舌淡紅,苔白厚,證屬少陰太陰合病,氣血不暢,寒瘀內結。治以溫裡祛瘀,活血止痛,通經活絡。方藥選用「甘草附子湯」合「腰腿痛方」加減。

  處方用藥如下:炙甘草6g,熟附子7g,白朮15g,桂枝15g,當歸6g,生地黃10g,赤芍9g,丹參6g,淮牛膝10g,乳香3g,沒藥2g,細辛根2g,炙麻黃5g。每天一劑,連服五天。

  外洗方(忌食):桂枝30g,生麻黃10g,三稜15g,莪朮15g,蘇木15g,吳茱萸10g,海風籐30g,乾姜皮10g,冰片(烊化)2g。
以適量水煎1小時,浸洗。

二診:2020年7月11日

  患者自訴疼痛減輕,能短暫步行,唯服藥後胃部不適。

  處方用藥如下:炙甘草6g,熟附子7g,白朮15g,當歸7g,熟地黃10g,白芍10g,丹參6g,淮牛膝10g,細辛根2g,乳香3g,炙麻黃5g,黨參10g。水三碗半煎剩一碗,每天一劑,連續飲七天。

  外洗方不變,用法如前。

三診:2020年7月19日

  患者自訴疼痛已大致消除,現可正常步行,相當高興。

  處方用藥如下:炙甘草6g,熟附子6g,白朮15g,桂枝15g,當歸片9g,白芍12g,茯苓12g,川芎6g,澤瀉15g,淮牛膝10g,黨參12g,牡丹皮10g,桃仁10g。每天一劑,連服十天。

  外洗方不變,隔天洗敷。

  本案病人經中醫藥治療,不但免卻手術之苦,並且能健步行走,治療後生活質量良好,全程治療22天,病證消除。

資料來源:編輯室
整理於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