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早到午,有點枯燥。恰好這時門外傳來稚趣的童聲,是我的小小老朋友來了。轉眼就十年過去,從前那個未滿周歲已全身濕疹、哭鬧不停的男嬰,如今已聰明活潑,小傢伙雖然身材瘦小,卻鬼馬精靈,小小的軀幹扛住顯得有點大的腦袋,臉龐被一副粗邊黑框的大眼鏡和一雙咕嚕咕嚕轉的黑眸子占據了大半,配上一身跆拳道服裝,十足十卡通片裡跳出來的人物。與這位“久經磨難”的老朋友緣起於十年前。那天上午,有位焦急的母親掛了當天最早的號,一手抱着哭鬧的嬰孩,一手提着孩子的“出行包”,氣喘吁吁地來到診所,嬰孩手、腳、面頰部長滿濕疹、掀開衣物遮蔽的地方,還有髮間頭皮,都無一倖免。小兒10個月大,體重輕於同齡孩子,看過西醫,接受類固醇治療,濕疹仍反覆發作,母親覺得治標不治本也不是辦法,於是尋醫問藥,欲求良方。
濕疹,西醫的觀點認為是免疫功能失調,免疫系統敵視自身皮膚組織,發起攻擊使之受破壞,皮膚組織從內潰瘍至表皮,造成皮損、痕癢、滲液。當時靠類固醇緩解症狀,由於容易形成對藥物的依賴,不得不逐漸加大類固醇用量,導致副作用顯現,持續或反覆使用類固醇的患者會更加纏綿難癒。
最新研究發現,濕疹與人體的菌種平衡有關,在濕疹患者的體內,可以找到少量的耐藥性細菌,既然藥物奈它不何,醫學界正尋找新方法,去破壞那些耐藥性細菌的細胞結構。
這個研究方向和中醫的觀點頗有契合之處。中醫處理濕疹,也是千方百計處理肌腠之邪,務求達邪外出。
初診,患兒濕疹很嚴重,全身多處皮膚破潰流滋,新舊皮痂錯雜,皮膚摸上去灼熱乾燥,小兒喜飲水,不思乳食。大便偏溏,小便黃,舌紅。辨為邪熱郁表,裡虛津傷。初予“敏感煎”五劑,每日一劑。不效。
次診,患兒仍哭鬧不安,皮膚抓撓紅腫,類固醇藥膏也未能減量。細思,小兒臟腑柔弱,營衛未充,病於肌表,皮膚烘熱,仍屬太陽經肌腠之邪。又便溏,胃口差,中州不健,飲邪內生,屬太陰經裡證,此因患兒稟賦不足,脾虛運化無力,以致津少熱伏,化而為陽明熱證,見小便短少,渴欲飲水。欲解二陽合病兼夾太陰裡證,非經方莫屬。《金匱》“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微者短氣”,是胃有微飲的證侯。選“苓桂朮甘湯”加防風、生地、銀柴胡,通陽滌飲,從小
便排出微飲,解肌腠之邪。這條主方所治之證,實為中陽不足,不可一味清熱,當以溫藥和之。方中再取防風、生地、銀柴胡,生津液,解標實,止痕癢。處方五劑,安撫母親的憂慮之後,囑儘量減少類固醇用量。
三診,患兒哭鬧明顯減少,其母親告知,服藥兩天后體表的灼熱減褪,流滋開始收乾。診查見結痂增多,皮損減少。近日食量增加,睡眠轉好。從脈證未見他經傳變。按上方再進五劑。
如是者,守方治療六個星期,整體向癒。濕疹移向四肢末端,大部分都已結痂癒合。停用類固醇。
在濕疹基本治愈時,接續處理患兒的生長發育問題,因其稟賦不足,脾虛氣弱,以“苓桂朮甘湯”合“理中湯”溫中健脾,調治一段時間,飲食睡眠大為好轉。
隨後,偶有外感食傷之症,時不時來診,小傢伙眼見一天天長大了。
資料提供:趙醫師
日期:2019年9月15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