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痛經

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源《傷寒論》第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金匱要略‧瘧病脈證并治》附方: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瘧寒多,微有熱。

方劑與證型對應要點半表半里虛寒證而見四肢厥冷,口乾或苦,心下微結者。

方藥組成北柴胡、桂枝、乾薑、炙甘草、瓜蔞根、黃芩、牡蠣。

方劑功效解讀本方是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瓜蔞湯的變劑。黃芩苦寒,配伍乾薑之辛溫以理微結。瓜蔞根之寒潤得牡蠣之收,能增液通經,散結而治痛經。桂枝甘草治氣沖并兼和外。人參補中、大棗壅滿均非微結所宜,故去之。故此治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證,氣上沖有微結,經期不通、痛經或外不和者。

  本方雖由小柴胡湯變化而來,但去人參、生薑、加入了乾薑、桂枝,使整個方劑重於袪寒散結,溫下寒而清上熱,故能治寒熱往來、心下滿而微結,寒證的半表半里,女性月經不來。小柴胡湯治療半表半里陽證即少陽病,而本方治療半表半里陰證即厥陰病。

方劑臨床應用本方與小柴胡湯都用於半表半里病,但小柴胡湯治療陽熱證,而本方用於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也就是半表半里陰證。

  陰證不得有熱,半表半里不同於少陰和太陰邪有直接出路,無熱證出現。厥陰病邪無直接出路,故很容易寒鬱化熱,故常見上熱下寒,而但寒不熱者很少見,這就是本方治瘧症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的主要原因。臨床不只用於治瘧症,一些慢性病常出現本方證,如見四肢發涼,厥冷而同時有口苦咽乾者,久久不癒的無名低熱,宮寒而痛經,精神分裂症、情緒病、皮肌炎、硬皮症等,一般的慢性病,有用本方或其加味和合方的機會。

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痛經醫案
  黃小姐,病歷編號80885x號,出生日期:1984年7月,住址:九龍觀塘功樂道,職業:保險從業員,婚姻狀況:已婚。2016年8月7日到診。病史每次經期第一天,下腹劇痛,腰痛,嘔吐,頭暈,畏寒,微汗,四肢冰冷,經期週期正常,血量正常,食欲差,睡眠一般,每天大便2至3次,便質稀,便時肚痛,初次來經十三週歲,親人介紹而來求診。

西醫診斷痛經。治療要點溫里驅寒,散結通滯。

中醫辨證舌淡紅,苔白,脈沉細,證屬厥陰經病,半表半里陰寒證,血虛水盛,治以養血疏肝,温陽利水,方藥選用經方之〝柴胡桂枝乾薑湯〞,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中藥治療):(中藥飲片)北柴胡二錢、桂枝五錢、乾薑二錢、炙甘草錢半、瓜蔞根四錢、黃芩三錢、生牡蠣一兩,每天服一劑,連服三十天。(針灸治療):(穴位)百會、四神聰、上星、印堂、迎香、地倉、頰車、聽宮、天突、曲池、尺澤、外關、合谷、關元、氣海、上脘、血海、足三裡、陰陵泉、三陰交、太沖、行間,每三天針灸一次,共針十次。

療效跟進治療後病癒,隨訪三月未見病發。

醫話張小姐患痛經病,血虛里寒,治以温陽補血,取用〝柴胡桂枝乾薑湯〞。結合針灸治療,功效顯著。

醫囑注意休息,多吃蔬果,少吃辛辣,半年後覆診。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7年1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