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診所內外的故事

趙生漢藥苑職員聚餐

聖誕快樂

4f986879-172a-4a00-8216-2a98ecf1133a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患者是一位67歲的男性退休人士,病歷編號:XX0486。自述兩周前左頸部至前胸位置出現水泡並感到一陣陣劇烈的疼痛,往私家診所看醫生,⻄醫診斷為帶狀疱疹,給予對症治療的 ⻄藥,用藥後皮膚表層水泡收乾,看上去好像好轉很多。但是疼痛仍然未止,陣發性神經疼 痛使得他坐臥不寧。

帶狀疱疹⺠間又稱為「生蛇」,「纏腰龍」等,表現為皮膚集簇性的疱疹,它常引起後遺症一一頑固性神經痛,使醫生也費煞心機。這個病是由水痘一一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平時隱伏在脊髓後的神經元中,好像動物冬眠,藏起來不動,蟄伏多年,當人的抵抗力弱了,或感冒或勞累,或情緒波動,病毒乘機生長繁殖,沿着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得受其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激烈的炎症,一般呈單側性,並按神經節段分佈。病發時非常疼痛,年齡越大痛越嚴重,甚至伴有身體忽冷忽熱、打寒顫。

初診,脈細緊,舌淡,苔白,六經辨證屬病已逐漸陷入陰經,少陰和太陰,外邪內寒。

處方:麻黃附子細辛湯

甘麥大棗湯

苓桂朮甘湯

以上三條方相合,加入牡蠣,石決明。每日服一劑,連服六日。

二診時,疼痛已減,改予「葛根湯」加細辛根,細辛根性走竄、能止痛、袪風寒,「葛根湯」調和營衛,解表。再服六劑,病愈。

治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這種頑疾,臨床上常見,中醫屢有良效。

 

(趙醫師醫案)

編輯室 整理

2021年7月18日

中醫有科學性嗎?

最近從事金融行業的青年才俊,在談論中醫經典《傷寒論》,一百多條治療方劑竟然能倒背如流,六經辨證大綱也熟記於心。又有在大醫院工作的西醫,近期業餘修讀完成大學的中醫課程;也有本身是醫護人員的朋友,感謝中醫用純天然草本藥材為他治好了一些棘手雜症。他們紛紛評價中醫是一套更高級的科學。有感於此,想談一下中醫的科學性。

現代自然科學有物理、化學、生物、天文、氣象、海洋、數碼科技、醫學、甚至天體物理學等等,可是這些和中醫幾乎都不相關聯。中醫作為東方古代的一種半哲學半技術的東西,以它的療效為人熟悉,為百姓支持,一直傳承至今。

今天的人怎樣理解它呢?

以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舉例,六經八綱辨證這一套獨有的病理生理學大綱,來源於至少逾千年、愈百萬乃至數千萬、不知多少人的親身醫療體驗,由張仲景經過醫療實踐,驗證、提升並創造出一套可行性很高的臨床指南式的理論,當中的數據量可以說大得驚人,是一個海量數據的產物。

六經八綱是指什麼?八綱是陰、陽、表、裏、虛、實、寒、熱。

六經是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

這套治病大綱是經過浩大的資料搜集篩選過程建立的。

一,症狀反應——由原始臨床實驗收集信息,每一次診病的實況記錄,對病狀的詳實描述。

二,效驗方劑——大量診病數據處理後,提取出來的標準治療方法。(古代在造紙技術發明之前,為病人診病用竹簡作記錄,每次用之有效的藥方,該支竹簡會被放入一個竹筐,留下用作研究、使用。不效的藥方則放入另一個筐中,適時丟棄。久而久之,由一筐一筐竹簡積累起來的效驗方劑,為後世醫家使用提供了方便。歷時千年、無數次重覆使用之後,累積的數據量可以說大得驚人。)

在以上兩項進行綜合處理之後,得出大量的方劑與病證互相對應的規律,歸納而產生六經八綱辨證。

六經,借助表、裏、半表半裏的劃分法,分為陽經三組,陰經三組,陽又反映身體機能的旺盛,陰則反映身體機能的沉衰,如此作出定性之下,中醫可以用抽象的維度,為病證作出分層定位。

《傷寒論》也為書中每一條制定的中藥方劑,標明清楚的用量,並指出人的身型體重、體質強弱有別,須因人而異調整用藥份量,但方劑比例不應改變。

這一套綜合集成法,為無數病症制定了可用性很高的治療方法。從定性到定量,一套綜合集成法,經過一千多年的使用,仍然效果顯著,充分體現出它的科學性。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理論裡面已經剔除了五行、八卦、運氣等推測與假說。

你怎樣看呢?

資料提供:編輯室

2021年4月

 

星塵系

尖銳濕疣個案|中醫點醫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個案|中醫點醫尖銳濕疣? 

西醫一些病毒性的傳染疾病,往往聽起來十分嚇人,治療亦未必人人見效。但 在中醫看來,只要能夠抓住「八綱」,以及張仲景祖師傳下來的「六經辨證」,已經足以為百病制方立法,針對每個人的體質「對證下藥」,有時效果 還真不錯呢。

今次有一位年輕病人來到我們診所就診。他去年12月經過西醫檢查和細胞組織 檢驗,確診患上尖銳濕疣。尖銳濕疣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病,它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在身體各部位(特別是生殖器部位)長出如「椰菜花」般的肉芽。這位病人今年3月來診時,他的口腔內部、舌邊、扁桃腺體表面都佈滿了肉芽,是典型的尖銳濕疣症狀,或許因透過口腔接觸而感染有關。

尖銳濕疣因通過接觸患者的傷口、體液而傳染(多數情況是性行為),本身可以看作是一種帶有濕性的病毒。這種濕邪走進了人體,化成生長在黏膜組織上的肉芽,顏色帶紅(或粉紅、啡色等),有時會癢或灼熱,這些都屬於八綱中 「熱」的表現。

由於病人已感染一段時間,反映病人的熱已不止停留在身體表面,而是走到了血液、臟腑等人體深入的地方,故屬於裡熱證(即六經中的「陽明」)。不過,由於病人同時有發熱症狀,每次量體溫都偏高,所以亦表示他仍有表熱證 (即六經中的「太陽」)。

其後,透過問診得知,病人的精神、睡眠、飲食雖然均無問題,但原來日常大便都呈稀爛狀,而且每天有2-3次。這其實是消化系統(腸道)裡面缺乏足夠能量吸收多餘水份,「烘乾」排泄物而引致的。雖然無法完全肯定跟感染有關 (很可能是感染病毒後腸內鬱熱久而化濕,寒熱錯雜),以證型來說是屬於裡寒證(即六經中的「太陰」),亦須在治療中一併處理。

經四診錄得病人的舌紅、苔白、脈緩,舌紅主血份有熱邪,苔白主裡虛寒,脈緩對應的是太陽經表證。

綜合病人的症狀,醫師診斷病人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並開出「薏苡附子敗醬散」合「黃蓍桂枝五物湯」,加桔梗、禹餘糧二味。

這個病例,太陰經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果不是問診問得細心,會漏掉《傷寒論》第273條、277條,「自利益甚」,「自利不渴者,屬太陰-當溫之」,那麼治療起來就會力不從心了。這裡也解釋了禹餘糧的用途;而太陰臟寒正好合附子的證治,所以選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是非常理想的。薏苡仁袪濕邪,敗醬草清熱毒,針對「陽明」裡熱證的同時,又以少量附子的熱性加強身體排毒的力量。「黃蓍桂枝五物湯」則針對「太陽」表證,它可增強身體(尤其是表面)的免疫力之餘,亦能將體內的病毒托出到肌膚表層,繼而趕出體外。桔梗有消腫排膿的功效,可舒解口腔內的腫脹,也可與禹餘糧產生協同效應;禹餘糧有止瀉的作用,固護消化系統內的正氣。

 

病人現在結合湯藥及針灸,效果理想,治療至今肉芽已經完全消失。

最後趁此機會提醒一句,萬一感染了尖銳濕疣,切記要嚴格限制私人生活,以防傳染他人,並且要盡快尋醫作出適當治療啊。

附:中醫前輩對疣的治療經驗:

岳美中:薏苡仁單用,或配用於諸方,治疣贅,悉收卓效。

陸淵雷:遍身生疣子,薏苡仁為特效藥。

湯本求真:薏苡,有治甲錯,治膿汁膿血、白帶下,利尿,治贅疣,發疹,鎮痛,鎮痙,消炎,解凝諸作用。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

 

找香港中醫治病有什麼好處?

在國內中醫院裡往往同時提供中醫及西醫服務,或者中醫師可以使用西醫療法。但是香港現時的醫療法規與國內不同,對中醫實行嚴格的監管,不允許中醫使用西醫醫療儀器、藥物、以及化驗檢測手法。中醫師的權限與內地也有所不同。因為這些法規的限制,反而保持了中醫純粹的專業價值、傳統的治療方法。所以香港的中醫有其獨特的價值。依靠望、聞、問、切四診臨床診症,以純粹的中醫技能,例如內服中藥、針灸、骨傷復位,為了保證療效,執業醫師在處方用藥,針灸方面往往下了大力氣,專業水平因而提升。選擇香港中醫服務是無毒、無副作用、非常安全的治療方法,是獲得市場認同的。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12日

Scan02

中醫藥快訊

萬物互聯互通的趨勢下,中醫發展將迎來新機遇。

網絡為遠程醫療、遙距診症提供了多種途徑,特別是5G的應用,加大了醫療服務所需要的即時通訊和精準性,待法律和技術問題得到完善之後,網絡上活躍的遙距診療會成為醫療服務的新模式。

目前而言,通過軟件視頻面對面會診已經沒有問題,中醫經典學說「以方類證」的診斷手法,也可以將視像診治過程中,無法進行脈診的局限性減到最低,可應用於遠程辨證。展望未來,如果有一日大數據分析技術將脈象變成可以端對端傳送的信息,就可以遙距診脈了。

一個時代的轉變,將使中醫走得更遠。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21年3月

祝大家新年快樂,年初八啟市。

840d62e9-9329-450c-8ba8-aa7dc2c0272d

高熱不退醫案

一、淋巴腫大高熱不退醫案

陳女士,年齡29歲,職業文員,婚姻狀況:已婚,2020年12月10日到診。

第一診:自述一周前,出現全身淋巴腫大,高燒不退,醫院留醫五天,燒退,但淋巴腫大不消,因疫症時期,醫院床位短缺,醫生配發西藥帶回家服食治療。回家後,病情未得改善,服藥後,出一身大汗,燒退,約四個小時後,再出現惡寒、高燒,反覆四日,在親人介紹下,前來求診。當時證狀:淋巴腫大,如雞蛋大小、尤是左頸位置,高燒40℃,惡寒,口渴,出汗,三天未大便,小便正常,飲食、睡眠尚可,精神疲倦,脈浮緊,左弱,舌紅、苔白,證屬少陽、陽明合病,邪熱內鬱,裡結瘀積,治以疏解氣機,散瘀消結,方藥選用〝大柴胡湯〞加生石膏、桂枝,日服四次,囑次日來覆診,多飲水,多食蔬果。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北柴胡二錢半、黃芩三錢、法半夏四錢、生大黃一錢(後下)、枳實四錢、白芍三錢、乾薑錢半、紅棗二粒、生石膏一兩、桂枝四錢,每四小時服一劑,連服四劑。

第二診:2020年12月11日,傍晚,自述飲服第二劑中藥後,半夜出現惡寒、高燒、出汗、下腹絞痛、排出大量糞便,之後不再惡寒發燒,身上淋巴腫大消減,脈浮緊,舌紅,苔白,少陽、陽明經病未清,按原方加黨參三錢,每天一劑,連飲四天。

第三診:2020年12月14日,身上淋巴腫消失,無任何不適,脈浮細弦,舌紅、苔薄白,觀其脈證,外邪未清,方藥選用〝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淡竹葉調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北柴胡三錢、黃芩三錢、法半夏四錢、黨參三錢、乾薑錢半、紅棗二粒、炙甘草錢半、生石膏一兩、淡竹葉五錢,每天飲服一劑,連續飲服五天。

療效跟進:病痊愈。

醫話:正如岳美中先生說,「治急病要有膽有識」,陳女士患的是少陽、陽明合病,熱邪內鬱,裡結瘀積,治以和解清裡,方藥選用〝大柴胡湯〞加生石膏、桂枝,患者服藥兩劑開始見效,唯余邪未清,再取〝大柴胡湯〞加生石膏、淡竹葉、黨參飲服,合共八劑病愈,第三診,取〝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淡竹葉,調理鞏固療效。日服四劑,以亞洲女性體形,1.55米身高,50公斤體重,亦需以此藥量方可奏效,否則藥力不足,熱邪鬱久,易生變數。救治急病須如此。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21年1月

二、胡希恕外感高燒不退醫案

  2005年夏,急診科收住一山東民工,女,50歲,平時體健,一周前外感受涼。高熱40℃,嘔吐,WRC13000高,每日中午大冷蓋被,接著體溫39℃至40℃,診為敗血症待診,注射柴胡針和安痛定後,方能汗出熱退,每日點滴泰能等針劑。如此四五日,病不緩解。中醫會診,寒熱往來,嘔吐,脈浮弦數,苔膩,煩渴能飲,飲食減少,二便尚可,予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方:柴胡15g、黃芩12g、法半夏10g,黨參10g、炙甘草6g、生石膏40g、(打碎)、茯苓15g、紅棗4牧、鮮生薑4大片。2劑,水煎500mL,日一劑,分2次服。家屬帶回家自煎,當日服藥後即未發冷發熱,不吐。第2劑藥後,微有低熱,不冷,不吐。又服上方2劑,痊愈出院。

資料提供:胡希恕先生嫡傳弟子陳雁黎主任醫師主編、胡希恕(傷寒論方證辨證)。
整理於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