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是著名的傷寒學家,擅長治療外感熱性疾病,對傷寒論有深刻理解。聆聽胡希恕講解《傷寒論》錄音,真知灼見處處展現,由衷景仰,於此摘錄部分內容,逐次與大家分享,以期見字聞聲,略通其神。
《傷寒論》第二條原文:「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按:浮為太陽病脈,緩為中風證脈。第一條所述的太陽病,更見有發熱、汗出、惡風、脈緩的話,則稱之為太陽病的中風證。本條中風,即現今的傷風感冒中的一種類型,並非口眼歪斜,卒然倒地之腦血管病。)
胡師講解:這個太陽病,就是指第一條的「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樣的太陽病的證。那麼假如它又發熱汗出,這個汗出不是大汗出,得感冒也出現這個,身上潮乎乎的出汗並不太多,而且這個汗啊,覺着有臭味。發熱,不但惡寒而且還惡風,這個惡風比惡寒厲害。「脈緩」,緩脈和緊脈是對脈,這個緊脈就像煙卷一樣,裹得很緊,你要是倒出去一半,這個煙卷就是緩了,你按着也軟了,就不是那麼硬了,這叫緩。為什麼緩呢?就是因為出汗了,汗出來了,水分喪失了一部分,所以這個脈一按就緩了。
這一段它說太陽病裡頭有這麼一種太陽證:發熱,汗出,不但惡寒還脈緩,這類的太陽病就叫做中風,⋯⋯它是因為怕風,所以古人給它起名叫中風,其實它就是個類型的問題。我們前面講的太陽病要出汗達不到出汗,才有太陽病這麼一種情況,這會兒它見汗了,應該好了,但它沒好,這就是出汗的機能的問題了。這個汗達不到驅除疾病質和量的程度,雖然出汗但不能驅除疾病,說明出點汗而邪卻留到裡面去了,它進不到太裡面,就在肌肉這裡面,所以後面我們要講了,桂枝本為解肌⋯⋯ (摘錄)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