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大師胡希恕講《傷寒論》

《傷寒論》第一百八十一條原文: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胡希恕講解:為什麼發作陽明病呢?底下也作一個問答來解釋,「答曰」,太陽病那個階段,病之初作大概都發作太陽病了,太陽病咱們講過了,「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在太陽病的階段,經過發汗,或下,或利小便這些方法的治療。這種方法的治療呀,都足以亡失津液,亡人身上的水分啦,水分大量亡失,胃裡頭也乾,胃中水分也被奪嘛,所以「胃中乾燥」,這就是要轉屬陽明,「因轉屬陽明」。

轉屬陽明大便就要硬,就要拉不出屎來了,「不更衣」。古人管如廁叫更衣,換個衣裳,所以更衣就是大便的一個互詞。

「內實,大便難」,內實就是胃腸裡頭實,大便難,排不出便來。這就叫陽明病,「此名陽明也」。

陽明呀他就舉一個例子,說這是由太陽病轉屬陽明。

編輯室按:陽明病就是我們常說的裏陽證,我們要認識它是病邪充斥於腸胃的一種病。實和熱都屬陽,所以就是陽明病。

辨陽明病,根據它有不同的來歷,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這些都有胃家實的關鍵症候。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中醫師口中的「胃熱」「腎虛」是指什麼?

病人去看中醫。

病人對醫師說:我的胃有點隱隱作痛,臉上生了很多暗瘡。

醫師經過望聞問切之後,對病人說:這是因為你的胃有虛熱,我給你開處方,調理你的脾胃。

病人和醫師的對話中,反覆出現「胃」這個名詞,其實是不同的概念,不是一回事,而是各有各的意思。

病人說的胃,就是解剖意義上的胃,是一個器官。

中醫說的「胃有虛熱」,是中醫理論中的「足陽明胃經」,指的是一條經絡,起於鼻之交頞中,⋯循髮際,至額顱,⋯下膈,屬胃,絡脾;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醫師說的是這個胃經,說它有虛熱。比方說,我們說地鐵「屯馬線」,以屯門馬鞍山取名,起點屯門、終點烏溪沙,但是不止這兩處,中途還經過其他很多地點。

中醫說的「腎虛」,也不是解剖學上的兩個腎臟,而是腎經虛。

「脾虛」也不是獨獨指你的脾臟,而是指脾經。

中醫看的是整體,說調理脾胃,就是從脾經胃經着手解決你的健康問題。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中醫診斷手法之二「目診」

臨床上遇到病人總是閉眼不願見人的,多數是陰證;睜開雙眼想見人的,是陽證。

眼球白色部分(俗稱眼白),發紅發赤者,是血熱;發黃者是濕熱。

眼屎多,肝火上盛。

眼胞腫如臥蠶者,是身有水氣。

老年人腎氣衰,亦多見眼下胞腫。

黑眼圈代表的是痰色,或嚴重睡眠不足。

陽氣脫的人視物不明。

陰氣脫的人,眼昏花瞭亂,眩惑。

熱結胃腑者,大白天也會妄有所見,胡言亂語。

熱入血室者,到夜晚則低聲自語,眼中如見鬼狀。

眼睛有紅絲,臉色紅而嬌艷,是陰虛火旺。

目不轉睛,兩眼直視,舌頭僵硬不說話的人,元神將脫。

眼有光彩隱含,會有眼淚也會有眼屎的,其病多能康復。

眼中無淚無眼屎,眼白呈現藍色,眼球色滯無彩,浮光外露者,多數是凶兆,不能康復。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經方大師胡希恕講《傷寒論》

《傷寒論》第一百九十六條原文: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胡希恕講解:陽明病裡熱蒸汗外出,依法當多汗,如果反無汗,其原因有很多的,這條說的是虛,甚麼虛呀?津氣虛。

(指病人)他也要出汗,沒有汗,就像蟲子爬似的,外邊不見甚麼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熱往外蒸,但沒有津液,津液少他不出多少汗,這甚麼道理呢?就(是)人津液虛。這津液虛,胃也不太強,這是肯定的,津液來自於胃,胃為水榖之海、津液之源嘛,它不能消化水穀,津液就虛。

他(病人)是很久就這樣,所以現在他得陽明病他也反無汗,這樣就不能吃承氣湯。如果是大便硬,只是根據脾約那種治法,吃點麻仁治脾。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經方大師胡希恕講《傷寒論》

《傷寒論》第一百八十條原文: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胡希恕講解:我們研究陽明病,就是說是裡陽證了,就是研究病邪充斥於胃的這麼一種病。

實與熱都為陽,所以這就屬於陽明病。那麼我們這一章書就是辨陽明病了。根據陽明病有些不同的來歷,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我們這一章,什麼叫陽明病?就是胃家實。

太陽陽明也好,少陽陽明也好,都得有胃家實的這麼一種關鍵的症候才能知道太陽陽明並病、少陽陽明並病,正陽陽明那就不用說了。

要是胃家不實呢?這個實要活看,我剛才說那個按之滿,拒按,疼,就症候上來看,這個就是邪實於胃腸,而發生陽明症候者,就叫胃家實,可以這樣理解。

總而言之,所謂陽明病就是邪充斥於胃腸的這麼一種病。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右腦中風系列的三個病案

右腦中風引致的左側癱瘓(二)

第二位右腦中風的病人是一位久咳患者,睡眠情況亦較差。

她在2021年2月2日因在家中昏厥,随即被送往醫院,診斷為右腦缺血性中風,住院治療至2021年3月20日出院。出院後10日,她來到我們診所求醫。

初診時,她的左側肢體比右側有明顯的功能差異,左臂雖然能抬起,但是左手抓力只有兩成左右,左足輕微跛行,中風後的偏癱病情尚算是輕微的。

她血壓血脂血糖水平都不高,為什麼中風呢?問診得知她素有咳嗽、痰多、氣促的症狀,是肺氣頗為虛弱的患者。

據病人描述,她已有五、六年的咳嗽病史,有時夜咳發作嚴重,她便不能安臥,而必須整個人坐起來。因此,她晚上的睡眠質素也變得越來越差。

她的血氧濃度在初診時只有92-93%左右,心率指數57次/分,不是一位運動員,這樣的心率稍微偏慢;結合脈診,病人脈緩,這正正就是其心臟搏動較緩慢的外在表現。而脈緩亦主濕病,反映病人為濕邪所困(特別是肺部的痰飲)。

雖然造成病人久咳的原因是否支氣管炎還不確定,但是咳嗽數年, 造成肺氣積弱,(肺內部氣體交換功能不好,即類似現代醫學說的肺氣腫情況),再加上病人每晚得不到充分休息,所以心臟功能也受到影響。

病人舌淡紅、苔薄白,這樣的舌象也可能是常人的舌色,不過其舌更淡一些,反映的是病人氣血較虛、體內能量不足,即中醫所謂虛寒體質,故需要溫陽袪寒。

除上述症狀外,病人的大小便、飲食均正常。

在初診後,醫師診斷病人為太陽、太陰合病,並開出「小青龍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桔梗、白前。

小青龍湯是一道治肺部寒飲而致咳喘的藥方,僅適用於無汗、怕冷等症狀的人。藥方中的麻黃能打開皮膚的毛孔,加以桂枝、芍藥、炙甘草則可發汗解表。乾薑、細辛、半夏溫燥肺部內的寒飲,並結合上述的藥材發汗、驅逐之,而五味子則可斂肺、護肺氣。

甘麥大棗湯對穩定神經系統有良效。這裡用於針對失眠,可以治療因津血不足而精神失常的情況。浮小麥這味藥材可以斂汗、養心除煩,而炙甘草、大棗是常用於鞏固脾胃的甘味藥,三者合起來可達到溫中養胃以生津血的效果。

桔梗、白前都是止咳袪痰的藥,協助肺部排走痰飲。

病人在覆診時多次主訴睡眠情況欠佳,故此醫師中途曾改用「酸棗仁湯、苓桂朮甘湯、甘麥大棗湯」的合方作了多次加減。不過,最後由於發現初診時的處方思路,其實就最貼合病人的久咳、肺虛寒體質,所以結果還是回到了原來的處方。

病人現在睡眠仍少許欠佳,偶有咳嗽,但因無其他大礙,故囑咐自行調養即可。

 

 

右腦中風引致的左側癱瘓(三)

第三位病人今年已八十歲,是三位病者年紀最大的一位。

他在2020年8月25日因右腦出血中風而在家昏厥,隨即送往醫院,至2021年3月20日出院,留院時間接近7個月。

出院後4日,他隨即來到我們診所求醫。

初診時,他是由輪椅推進來,他的左手活動差、左足頗為跛行,四肢(左右手腳)皆表現無力,反映中風後的癱瘓情況仍相當嚴重。

另外,他有咳嗽、痰多、氣促等症狀,血氧濃度只有91%,這些都反映了病人肺部功能的問題。

今次這位病人肺部內的痰飲十分嚴重,估計胸腔內已有少量積液,若由西醫檢查的話,相信還能夠聽出病人肺中的鑼音。

據病人自述,他本身血壓正常,平日亦無病或不適(如咳嗽等問題),能打理一般家務無礙,故右腦出血中風是突發的。

透過脈診發現,病人也有心律不整,即脈搏跳動不均勻的情況。他脈象的呈現為濡脈(細軟而浮),反映出病人氣血不足,而且為濕邪所困。

這位病人最特別的地方是其舌頭大幅度縮小,而且舌面光滑、無苔。

舌頭縮短或縮小一般都是危候(舌白濕潤為寒凝筋脈、舌紅而乾為熱病傷津)。而病人舌紅但未至於乾,舌面仍是光滑的,情況算傷津程度略輕微些的熱證。舌頭無苔則反映了病人胃氣不佳的情形。

另外,病人也有小便失禁、大便不通(需要使用外塞藥放便)等問題,而且飲食極差。而病人的睡眠情况亦差,以致精神欠佳。

面對眾多的症狀,醫師估計,病人或許是因為中風後的心臟機能較弱,加上卧床太久等因素,身體器官因某種原因發炎, 如果肺部曾經有炎症,所產生的滲出物滯留在胸腔內,導致肺部的下方範圍積液,便造成了刻下所見的肺功能問題(這亦成為病人初診時的主要問題)。

綜合以上症狀,醫師診斷病人為太陽、陽明合病,並開出「小青龍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生大黃。

跟第二位病人一樣,由於這位病人有肺部水飲的問題,而且無汗,以方類證屬於麻黃湯類,所以首先選用了解表化飲的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雖然解表散寒之力較大,但仍需借助「葶藶大棗瀉肺湯」消除積液,所以兩方相合,加大黃一味,疏陽明之熱(通便)。

至於葶藶大棗瀉肺湯,則為特別針對、處理病人當時頗危重的肺部積液問題。當中,葶藶子是一味峻藥,味辛而寒,即使是配合了溫和的大棗,它仍具有強力的瀉肺作用,能夠驅走長期鬱滯、黏稠於肺腔內的積液。

後下(在煎煮過程最後的十數分鐘才加入)的生大黃則常用於解決大便秘結、因腸道堵塞而熱結於身體裡面的情況。它的主要功能為通便、清熱,還可袪瘀生新。

此例的療效十分顯著,現在病人的肢體活動已恢復8-9成,不再有咳喘、氣促等症狀,大小便也正常,沒有失禁。另外,病人的舌頭變得飽滿,已回復原來大小,現在舌質紅,並有少量白苔。

治療過程當中曾經因病人喘咳而改用「射干麻黃湯」,不效。始終要「小青龍湯」與「葶藶大棗瀉肺湯」合用方能顯效。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右腦中風系列的三個病案

在香港常見的疾病當中,「中風」毫無疑問是頭幾位的殺手之一。由於發病急遽,而且影響到大腦以至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所以其死亡率或致殘率是頗高的。

以現今西醫的角度來看,中風是一種因大腦局部血流障礙,而引發身體活動、言語等功能驟然喪失的急性疾病。它一般可分為兩種:缺血腦中風及出血腦中風。當中,前者比較常見,其起因在於腦血管的阻塞(導致腦細胞缺血)。而後者則由於腦血管的破裂(造成血塊,壓迫腦細胞並影響供血),所以情況一般會更為嚴重。

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們相信在危急關頭,必先借助西醫的先進技術來進行即時治療,才能及時保住病人性命。

但在中風之後的復康階段,由於病者本身的生理、體質等方面各有不同,其臨床症狀更是千變萬化,若能趁早透過中醫治療介入,相信病人的康復程度以至生活質素將可大幅改善。

以下是最近診所三位右腦中風人士的病例,雖然他們的病狀(如左側身體的癱瘓,或這次三位病人之言語區均未受損等)及年齡(70-80歲)都十分相似,但實際上由於各人症狀所反映的病機不同,治療方案也必須因人而異。

希望以下這些資訊能供各位當作參考。

 

右腦中風引致的左側癱瘓(一)

第一位病人是較為典型的中風患者,其血壓指數頗高。

他在2020年10月12日因右腦出血中風而在家昏厥,隨即送往醫院,至2020年11月13日出院。

出院後近2個月,他來到我們診所求醫。

初診時,他的左手活動差、左足跛行,另外左側身體腫痛、左肩疼痛、左手指屈伸困難,這些都反映他中風後的癱瘓情況仍相當嚴重。除此之外,他也有左邊口⻆歪斜的表現。

這位病人的血壓指數偏高,左邊為164/105MM/Hg、右邊為163/102MM/Hg。

透過切診得知,病人脈虛緊――虛反映氣不足以運其血,所以脈的表現無力;緊則反映身體有痛、糾結,是體內正邪相搏的現象。

另外,病人舌紅、苔白,表示病人有熱邪鬱於內,但未能外達。

除上述症狀外,病人大小便、飲食均正常,睡眠尚可。

在初診後,醫師診斷病人為少陽、太陽合病,並開出「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淮牛膝、黃耆、守宮。

《傷寒論》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今次所用的「四逆散」,雖然出現在少陰病的條文,但其實是屬於「少陽病」的方劑。

四逆散可以宣通氣血,疏解氣機――當中的柴胡、枳實、芍藥都是行氣解熱藥可解除病人體內的熱盛、氣血鬱滯,並且舒通向外。而炙甘草則可調和諸藥及緩解急迫、痛楚。

(四逆散之所以會放在少陰病的條文,或許因為本身是少陰病而轉入少陽病,或許因為是這條文的少陽病形似少陰,所以特意教人加以鑒別。)

至於桂枝茯苓丸,專治慢性病、久有瘀血的情況,可以說是中醫其中一種薄血丸(不過要有表證)。由於病人諸身體表面部位(定處)疼痛,亦有脈虛,反映病人需加強疏通體表的氣血以散瘀結。

這條方當中的桂枝、茯苓,可加強心臟的力量及通調水道的運行,而牡丹皮、赤芍、桃仁則更深入走進體裏,破除如血管內不暢通的瘀血。

另加的黃耆也有增強血液循環的功效,淮牛膝可以引藥下行、活血袪瘀。

守宮是蟲類藥,可以袪風活絡、散結,是近代常用於中風癱瘓的中藥。

後來,因應情況改善,醫師將藥方改為「苓桂朮甘湯」合「桂枝茯苓丸」加守宮、黨參、雞血藤,病情亦漸加好轉。

病人現在左側上下肢的功能已恢復到50%,仍需定期複診。

 

(未完待續)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5月

中醫診斷手法之一「舌診」

第三節

舌形:

  • 芒刺與裂紋。如果舌上有芒刺高凸起,是熱邪內結的現象。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舌有裂紋是熱盛,或是血虛而陰不足。舌質色淡,質軟而有裂紋,多數是虛證。
  • 舌胖大,有痰飲或濕熱內蘊。若赤色而腫大滿口的,心脾二經有熱。如果舌色紫暗而腫,可能是酒毒上壅。
  • 癟,舌又薄又瘦為癟,若癟而紅絳,是陰虛熱盛,津液大傷。癟而色晦暗,多數為難治之病。
  • 舌質胖而嬌嫩,屬虛證。舌質堅斂蒼老,舌苔不論白色或灰色,都屬實證。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

中醫診斷手法之一「舌診」

第二節

舌色:正常人的舌一般呈淡紅色,表面潤澤。如果舌色出現以下幾種,反映身體或輕或重的病:

1)淡白色。舌色比正常淡的是虛寒證。舌淡,光而無苔,是氣、陰兩虧的徵象。

2)紅絳色。紅色再加深就是絳色。熱邪傳入營份,舌呈絳色;若再入血份,呈深絳色。若上有黃苔,是邪氣還未完全入營份。舌色絳而中心乾,是胃火傷津。舌尖絳紅,是心火盛。絳紅而出現大紅點,是熱毒乘心,絳而光亮,是胃陰傷極。上有黏膩似苔非苔,是中焦胃腸挾有穢濁。

3) 絳紫色,是熱盛傷津,氣血壅滯。絳紫深而遍及全舌,是臟腑極熱。紫色僅見於舌和某一部位,就是該部所屬的經絡鬱熱。

4) 青紫色。寒滯血瘀,若有苔還未至最嚴重,若無苔則是氣血虧極。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

中醫診斷手法之一「舌診」

第一節

舌診主要觀察舌質與舌苔。舌質反映內臟的虛實,舌苔揭示病邪的深淺,以及消化、吸收功能。按中醫的說法,病在氣份,舌苔會有異常而舌質沒有異常;病在血份,舌質可見異常,而舌苔無明顯變化。又有,舌質如常,舌苔雖然厚膩汚腐,只是胃腸濁腐穢氣影響。舌質若見異常,底色隱隱仍有現出紅色的,只不過是氣血有滯;如果完全變為乾晦枯萎,癟而無津,就屬病勢嚴重。

舌診要掌握:舌色、舌形、舌態,舌苔有無,舌苔的顏色,舌苔的潤、燥、厚、薄。(詳細內容留在下一節介紹)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

IMG_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