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趨勢

  癌症是甚麼病?是看得見的病灶腫塊?摸得着的肌膚潰爛?還是數得清的白血球超標,紅血球不達標?它是不治之症嗎?

  聽人說,基因變異,蛋白質異常,與癌有關。不同的癌,會有自己的基因信息,有自己的標記物。說的都是甚麼東西啊?

  當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被視作常規治療手段時,醫學取得突破性進展,專家們在研究三個新課題:

.標靶療法

.免疫療法

.基因療法

  分子醫學正引領著腫瘤治療從微觀入手,構建精準治療模式。精準治療集標靶,免疫,放射,化療,手術於一體,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

  一直以來,癌症的命名是這樣的:發生在肝臟的稱為肝癌,發生在肺的稱為肺癌,腦內的叫腦癌。治療也是根據這些分類來決定方案。人們後來終於發現基因突變與癌症有莫大關係。於是,癌症治療不再局限於發生的器官,而是可以找出癌細胞的特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個人化治療。例如肺癌這樣的大病,可以分成小病或罕見病,ROS1陽性肺癌,只占肺癌1%,都可以分類出來。又例如乳癌患者,全球範圍內,新症當中有四分之一病人的腫瘤是HER2型,毒性更強,但標靶藥物對HER2乳癌有顯著療效。只需服藥就可以了,乳癌患者是不是感覺很讚啊?再者,不同的癌症,通過基因分析又可以被串聯起來,看成新一類疾病,例如肺癌的某一類型,惡性淋巴瘤,罕有的兒童腫瘤,三種病可以用同一種藥物治療。這些發現是不是石破天驚啊?醫學界雀躍了,中醫也雀躍了。這不是與中醫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很接近嗎?中西醫學的一道鴻溝,正在逐漸被填平。“精準治療”,通過對患者致病基因的分型,能夠制定更為適切的治療方案,讓那些仿如置身在黑暗的生命盡頭的癌病患者,又見到一束曙光,他們期待這個千金難換的機遇早日到來。現在讓我們約略地看看前沿科學的喜訊:

標靶療法:又叫做靶向治療。由於基因突變,癌細胞生長得特別快,標靶藥物就是鎖定主管癌細胞生長的蛋白質,好像射擊一樣瞄準了癌細胞的弱點攻擊,使它難以增生並凋亡。標靶藥是個人化的藥物,療效顯著,副作用溫和,患者存活率大幅度提高,不脫髮,嘔吐極輕微,治療期間甚至可以上班工作。鱗狀細胞癌如果屬於EGFR或ALK基因變異,可能適宜採用該療法。

免疫療法:科學研究致力瞭解腫瘤到底是怎樣干擾人的免疫系統,然後反其道而行,從而達到反制腫瘤細胞。癌細胞是一些狡猾的東西,有時候會發放錯誤信息,擾亂免疫系統的監測,喬裝成某種形態隱藏起來,逃過免疫偵查,伺機在人體內不停複製、增生、入侵、擴散。免疫治療就是令免疫系統偵查出它們,將它消滅。放療化療後如果殘留癌細胞,也可以用這種療法。晚期黑色素瘤、腎癌、某類型的肺癌、淋巴瘤,免疫治療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過去,免疫療法由於一種人體的生理現象,叫做“免疫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造成阻礙,效果未如理想,情形就好像駕駛汽車過程中,踩油門同時又踩剎車,汽車很難開動。如果我們能鬆開剎車掣,汽車就能跑得又快又輕鬆了對嗎?那麼在免疫治療上到底怎樣才能“踩油門時鬆開剎車掣”呢?醫學界目前採用暫停免疫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讓T細胞重新活躍起來,識別、攻擊、甚至殲滅癌細胞。

  例如晚期肺癌,就像我們在上面提到,標靶藥物只適用於帶有基因突變EGFR型或ALK型患者,約40%能受惠。免疫治療就提供了新選擇,它是未來治癌的新趨勢。

 基因療法:醫學術語是這麼說的,“應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遺傳改造。”不管讀者您是不是瞭解某些學科語言,這確實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應用DNA重組技術和轉殖技術,借用病毒細胞作為載體,對癌細胞輸入額外的正常基因或抑癌基因,進行修補或者置換,從而殺傷細胞。

  通俗一點說,是把一個個良好的基因寶寶,打包放進病毒細胞裡面,再輸入到癌細胞裡,一番“移花接木”,良好基因進駐癌細胞,在裡面或做修繕,或直接把壞細胞剔除出去。

  癌症晚期,往往是細胞黏附和細胞運動,使腫瘤轉移。另外,腫瘤細胞本身產生血管生成因子,誘導新血管生成,有利於腫瘤生長。若要抑制癌轉移,基因治療從內部突破是很有幫助的。當然,導入的外源基因必須能夠在腫瘤細胞中穩定高效地發揮作用。雖然路途是曲折的,但為不同患者定制個性化治療,前景越來越光明了。

二、認識癌症

  現代醫學認為:癌症是生物體細胞由於基因突變而具備無限增殖能力,能入侵其他組織,按類型分,由表皮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稱作癌,由結締組織來源者叫作肉瘤。發生在血液系統裡,有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

  目前已知5%—10%癌症由遺傳引致。在可以統計到數據的地方,吸煙者占所有癌症的30%。不適當飲食造成發達國家約30%的癌症,(經濟落後地區比率稍低)主要是多吃高脂肪少纖維,喜愛燒烤肉類。20%癌症由慢性感染傳變而來,主要來自乙型肝炎病毒、幽門螺旋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血吸蟲、乳頭狀病毒。接觸致癌化學物質而患病的人數占癌病的4%。曝曬、酗酒、免疫系統失調也較容易患上癌症。

中醫對癌症的看法:

  古代中醫沒有癌症的專門著作。但是,遠在殷墟的甲骨文字有記載“瘤”的病名,那是商代晚期在龜甲獸骨上面刻寫的記事文字,距今大約有3600年,《周禮》裡面“瘍醫”專治“腫瘍”,就是治腫瘤病。戰國時期《山海經》有抗癭瘤藥物。公元7世紀《晉書》記錄了一宗手術“初帝目有大瘤疾,使醫割之”。《黃帝內經》中有“昔瘤”、“石瘕”、“癥瘕”記述,有“腸覃者……如懷子之狀……按之則堅”類似腹腔腫瘤。

  “癌”字最早出現在1170年東軒居士著《衛濟寶書》:“癰疽五發,一曰癌……”。南宋醫書《仁斋直指附遺方論.癌》中記載:“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狀,顆顆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帶青,由是簇頭,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裡,…….”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對“瘤”的分類、治法、方藥都有論述,蟲類藥物的使用、羊甲狀腺治療“癭瘤”,開創內分泌療法。經過明清時代的進一步積累、樓英、王肯堂、陳實功、王洪緒、吳謙、何夢瑤等等醫家的著述,將中醫腫瘤探索推向了學術成熟的階段,對腫瘤病因病機和治療有了更豐富的記載。

中醫怎樣治療癌症:

  中醫在症狀辨識上,精準度遠不及現代西方醫學,但是它將人視為一個整體,每每對總體狀況的判斷和調理有獨到之處,在一些與癌症治療成敗息息相關的環節當中,起到顯著作用,例如造血功能,消化吸收機能,免疫功能,子宮頸癌前病變,乙型肝炎轉肝癌。精準治療在微觀層面解決癌細胞擴散增殖,中醫的模式可能將精準治療拓闊到病人整體狀態的治理,變成「精準」與「全人醫治」結合。

  中醫針灸,也見應用於癌症治療。雖然它只是中醫技術的一個分支,但由於它神奇的療效,傳播遍及世界各地,配合內服中藥,往往對難治病症取得突破。本人施行針灸治療40多年,認為針灸學比較容易為西方醫學理解,易於連結到現代醫學體系當中。

  患了癌症,看西醫好還是看中醫好?

  癌症不像患其他普通疾病,醫生用一種固定的方法就可以治癒。至今也沒有特定的藥物能治好所有癌症。單純西醫或單純中醫治療,都沒有中西醫綜合療法更能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質量。西醫和中醫發揮互補協同作用,可以取得較好療效。

 

中醫特色: 整體觀和治未病

整體觀 : 從中醫角度看,每一個人自身的臟腑、氣血、經絡構成一個整體,當中的結構、功能互相維系,互相制約,達到一種平衡狀態。癌瘤無論發生於身體的哪一個部位,都與全身的平衡被打破有關,當西醫說,某人CT檢查發現肝臟生了一個腫瘤,中醫卻說,這個人是氣滯血瘀證,全身都需要調治。中醫對癌症的病因、診斷、治療,始終貫穿著整體觀,並且認為腫瘤疾病與自然環境、與人的情緒變化有密切的關係。人的喜怒憂思悲驚恐七情如果過度,拖累正氣虛衰,容易形成腫瘤。中醫着重處理整個身體的「證候」,由對「證」而到局部的瘤體,使多數患者證候減輕,帶瘤生存較長時間,維持較佳的生活質量。

治未病: 這是來自《黃帝內經》的學術用語,是中醫古文。不瞭解的人可能會誤解為「治療不存在的病」,那就是對中醫莫大的曲解。

在腫瘤防治方面,「治未病」可以這樣做:

一.未病先防。在腫瘤未發生之前,針對可能致癌的因素,進行阻斷或延緩。例如提高免疫力,抗衰老,主張有目的之運動鍛煉,給予飲食或藥物調理。

二.既病防變。對於癌前病變最終可能惡變成腫瘤,採取措施逆轉變化。例如乙型肝炎,中醫由防治肝硬化入手,降低肝癌發生率。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辨證使用中藥小柴胡湯,降低肝癌的風險。

三.對於已經確診的惡性腫瘤,已變防進。在早期,攻邪為主,盡早治療,阻止向中期發展。對於中期患者,攻補兼施,袪邪與扶正並行,延緩向晚期發展。對晚期患者,扶正培本,配合西醫的免疫療法,提升生活質量,延長存活率。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8年8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