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皮膚科醫案

尖銳濕疣個案|中醫點醫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個案|中醫點醫尖銳濕疣? 

西醫一些病毒性的傳染疾病,往往聽起來十分嚇人,治療亦未必人人見效。但 在中醫看來,只要能夠抓住「八綱」,以及張仲景祖師傳下來的「六經辨證」,已經足以為百病制方立法,針對每個人的體質「對證下藥」,有時效果 還真不錯呢。

今次有一位年輕病人來到我們診所就診。他去年12月經過西醫檢查和細胞組織 檢驗,確診患上尖銳濕疣。尖銳濕疣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病,它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在身體各部位(特別是生殖器部位)長出如「椰菜花」般的肉芽。這位病人今年3月來診時,他的口腔內部、舌邊、扁桃腺體表面都佈滿了肉芽,是典型的尖銳濕疣症狀,或許因透過口腔接觸而感染有關。

尖銳濕疣因通過接觸患者的傷口、體液而傳染(多數情況是性行為),本身可以看作是一種帶有濕性的病毒。這種濕邪走進了人體,化成生長在黏膜組織上的肉芽,顏色帶紅(或粉紅、啡色等),有時會癢或灼熱,這些都屬於八綱中 「熱」的表現。

由於病人已感染一段時間,反映病人的熱已不止停留在身體表面,而是走到了血液、臟腑等人體深入的地方,故屬於裡熱證(即六經中的「陽明」)。不過,由於病人同時有發熱症狀,每次量體溫都偏高,所以亦表示他仍有表熱證 (即六經中的「太陽」)。

其後,透過問診得知,病人的精神、睡眠、飲食雖然均無問題,但原來日常大便都呈稀爛狀,而且每天有2-3次。這其實是消化系統(腸道)裡面缺乏足夠能量吸收多餘水份,「烘乾」排泄物而引致的。雖然無法完全肯定跟感染有關 (很可能是感染病毒後腸內鬱熱久而化濕,寒熱錯雜),以證型來說是屬於裡寒證(即六經中的「太陰」),亦須在治療中一併處理。

經四診錄得病人的舌紅、苔白、脈緩,舌紅主血份有熱邪,苔白主裡虛寒,脈緩對應的是太陽經表證。

綜合病人的症狀,醫師診斷病人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並開出「薏苡附子敗醬散」合「黃蓍桂枝五物湯」,加桔梗、禹餘糧二味。

這個病例,太陰經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果不是問診問得細心,會漏掉《傷寒論》第273條、277條,「自利益甚」,「自利不渴者,屬太陰-當溫之」,那麼治療起來就會力不從心了。這裡也解釋了禹餘糧的用途;而太陰臟寒正好合附子的證治,所以選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是非常理想的。薏苡仁袪濕邪,敗醬草清熱毒,針對「陽明」裡熱證的同時,又以少量附子的熱性加強身體排毒的力量。「黃蓍桂枝五物湯」則針對「太陽」表證,它可增強身體(尤其是表面)的免疫力之餘,亦能將體內的病毒托出到肌膚表層,繼而趕出體外。桔梗有消腫排膿的功效,可舒解口腔內的腫脹,也可與禹餘糧產生協同效應;禹餘糧有止瀉的作用,固護消化系統內的正氣。

 

病人現在結合湯藥及針灸,效果理想,治療至今肉芽已經完全消失。

最後趁此機會提醒一句,萬一感染了尖銳濕疣,切記要嚴格限制私人生活,以防傳染他人,並且要盡快尋醫作出適當治療啊。

附:中醫前輩對疣的治療經驗:

岳美中:薏苡仁單用,或配用於諸方,治疣贅,悉收卓效。

陸淵雷:遍身生疣子,薏苡仁為特效藥。

湯本求真:薏苡,有治甲錯,治膿汁膿血、白帶下,利尿,治贅疣,發疹,鎮痛,鎮痙,消炎,解凝諸作用。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

 

桂枝二麻黃一湯之應用

  桂枝二麻黃一湯,顧名思義,是由桂枝湯及麻黃湯以二比一之比例合用的方子。臨床上面對各種外感病或皮膚病,只要對準方證,就有使用此方的機會。

  方藥組成:桂枝6克,芍藥6克,麻黃3克,生姜6克,杏仁3克,炙甘草4克,大棗2枚。
方中桂枝、麻黃合力發汗解表;杏仁宣肺下氣平喘,亦幫助發汗;芍藥與桂枝同用,調和營衛,同時芍藥制衡麻、桂之力,以防發汗太過,損傷津液;生姜、大棗、炙甘草和胃補虛生津,以資汗源。諸藥同用,既能發汗解表,又能和中養液,常用於太陽表證,虛實同治,攻補兼施。

以下供病案一例以作參考:
  乙某,女,成年,手足末端突發密集細小水泡,皮膚紅腫痕癢。舌紅、苔薄。診斷為免疫系統失調引發皮膚炎。
001002
(治療前圖片)
  處方如下:桂枝15g,炙麻黃6g,北杏仁10g,白芍10g,乾薑皮5g,哈蜜紅棗一粒,炙甘草5g,白癬皮7g,地肤子6g,生地黃9g,防風6g,荊芥10g,千里光15g。每日一劑,連飲7天。外洗方(忌食):桂枝30g,生麻黃15g,地肤子15g,蛇床子15g,乾薑皮10g,大飛揚30g,黃栢10g,金銀花15g,寒水石60g,滑石30g,生石膏60g,冰片2g(後冲),熬煮,泡洗皮膚患處。每日一次,連洗七天。
003
(治療後圖片)
  七天後,患者訴水泡消失,紅腫退卻,而轉發為細小風團。醫囑按原方再進5劑,無須外洗。

  五天後,患者反映基本痊癒,只剩腳跟後少許濕疹舊患。醫囑再按原方服5劑善後。疾病告癒。

  桂枝二麻黃一湯主治太陽表虛及表實證相兼而表虛更重的病人。乍聽之下,豈不是有矛盾麼?不!其實在臨床上,純虛或純實的病人並非最多,反而寒熱錯雜、虛實相兼的情況最為常見。臨症時需小心辨證、靈活運用,方可藥到病除。而桂枝二、麻黃一的比也例並非一成不變,《傷寒論》亦有記載「桂枝麻黃各半湯」,此方實屬仲景書之舉例說明,以啓示後人處方用藥要靈活變通,善用合方、加減,以做到「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精神。

資料來源:編輯室
整理於:2020年7月

濕疹醫案

一、趙炳南醫案
  張某,男,47歲,簡易病歷,初診日期1971年3月23日。

主訴:全身泛發暗紅色丘疹,巨癢6年。

現病史:6年前開始全身泛發暗紅色丘疹,搔癢明顯,有時有滲出液,經常反覆發作,纏綿不愈。1969年底至1970年初發作較為嚴重,曾在某醫院住院治療,使用“激素”類藥物40多天,仍未能控制。出院後,皮疹仍未消退,曾採用多種療法不效,搔癢嚴重,晝夜不能安靜,全身痛疲乏力,納食不香,遂來我院門診。

檢查:全身泛發暗紅色丘疹,除面部外,全身皮膚粗糙,角化皮紋理增粗,肥厚,有色素沉著,呈深褐色,散在明顯的抓痕血痂。
脈象:弦滑
舌苔:苔白膩,舌質紅。
西醫診斷:慢性泛發性濕疹。
中醫辨證:濕毒內蘊,發於肌膚。
立法:除濕潤膚,解毒止癢。

方藥:
全蟲三錢 白鮮皮一兩五錢 地膚子一兩 川槿皮三錢 干生地一兩 威靈仙五錢 槐花一兩 蒼耳子三錢 苦蔘五錢 陳皮二錢
外用龍膽草三兩,豨簽草一兩,川椒三錢,水煎外洗。

4月3日,用藥3劑後癢稍有緩解,其餘未見好轉,改用清熱除濕法,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五錢 川軍四錢 黃柏四錢 黃芩四錢 川槿皮一兩 生白朮五錢 赤苓皮五錢 白鮮皮二兩 干生地一兩 生槐花一兩 蒼耳子三錢
外用大楓子油二瓶,如意金黃散四袋,外撲。

5月5日前藥服十餘劑,變化不大,改用秦艽丸方加減:
烏蛇三錢 秦艽五錢 防風三錢 黃芪五錢 苦蔘五錢 漏蘆三錢 黃連二錢 白鮮皮一兩 威靈仙一兩
連續服用20餘劑,明顯好轉,皮損面變薄軟化,搔癢基本消失。以後改用秦艽丸服半月餘,6月中旬覆診時,全身皮膚已恢復正常,癢止,近期臨床治愈。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二、趙醫師醫案
  今天從早到午,有點枯燥。恰好這時門外傳來稚趣的童聲,是我的小小老朋友來了。轉眼10 年過去,從前那個未滿周歲已全身濕疹、哭鬧不停的男嬰,如今已聰明活潑,小傢伙雖然身材瘦小,卻鬼馬精靈,小小的軀幹扛住顯得有點大的腦袋,臉龐被一副粗邊黑框的大眼鏡和一雙咕嚕咕嚕轉的黑眸子佔據了大半,配上一身跆拳道服裝,十足十卡通片裏跳出來的人物。

  與這位「久經磨難」的老朋友緣起於10 年前。那天上午,有位焦急的母親掛了當天最早的號,一手抱着哭鬧的嬰孩,一手提着孩子的「出行包」,氣喘吁吁地來到診所,嬰孩手、腳、面頰都長滿濕疹、掀開衣物遮蔽的地方,還有髮間頭皮,都無一倖免。小兒10 個月大,體重輕於同齡孩子,看過西醫,接受類固醇治療,濕疹仍反覆發作,母親覺得治標不治本也不是辦法,於是尋醫問藥,欲求良方。

  濕疹,西醫的觀點認為是免疫功能失調,免疫系統敵視自身皮膚組織,發起攻擊使之受破壞,皮膚組織從內潰瘍至表皮,造成皮損、痕癢、滲液。當時靠類固醇緩解症狀,由於容易形成對藥物的依賴,不得不逐漸加大類固醇用量,導致副作用顯現,持續或反覆使用類固醇的患者會更加纏綿難癒。

  最新研究發現,濕疹與人體的菌種平衡有關,在濕疹患者的體內,可以找到少量的耐藥性細菌,既然藥物奈它不何,醫學界正尋找新方法,去破壞那些耐藥性細菌的細胞結構。這個研究方向和中醫的觀點頗有契合之處。中醫處理濕疹,也是千方百計處理肌腠之邪,務求達邪外出。

  初診,患兒濕疹很嚴重,全身多處皮膚破潰流滋,新舊皮痂錯雜,皮膚摸上去灼熱乾燥,小兒喜飲水,不思乳食。大便偏溏,小便黃,舌紅。辨為邪熱鬱表,裏虛津傷。初予「敏感煎」5 劑,每日1 劑。不效。
  次診,患兒仍哭鬧不安,皮膚抓撓紅腫,類固醇藥膏也未能減量。細思,小兒臟腑柔弱,營衛未充,病於肌表,皮膚烘熱,仍屬太陽經肌腠之邪。又便溏,胃口差,中州不健,飲邪內生,屬太陰經裏證,此因患兒稟賦不足,脾虛運化無力,以致津少熱伏,化而為陽明熱證,見小便短少,渴欲飲水。欲解二陽合病兼夾太陰裏證,非經方莫屬。《金匱》
「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微者短氣」,是胃有微飲的證候。
選「苓桂朮甘湯」加防風、生地、銀柴胡,通陽滌飲,從小便排出微飲,解肌腠之邪。這條主方所治之證,實為中陽不足,不可一味清熱,當以溫藥和之。方中再取防風、生地、銀柴胡,生津液,解標實,止痕癢。處方5 劑,安撫母親的憂慮之後,囑盡量減少類固醇用量。

  三診,患兒哭鬧明顯減少,其母親告知,服藥兩天後體表的灼熱減退,流滋開始收乾。診查見結痂增多,皮損減少。近日食量增加,睡眠轉好。從脈證未見他經傳變。按上方再進5 劑。如是者,守方治療6 個星期,整體向癒。濕疹移向四肢末端,大部分都已結痂癒合。停用類固醇。

  在濕疹基本治癒時,接續處理患兒的生長發育問題,因其稟賦不足,脾虛氣弱,以「苓桂朮甘湯」合「理中湯」溫中健脾,調治一段時間,飲食睡眠大為好轉。隨後,遇有外感食傷之症,時不時來診,小傢伙眼見一天天長大了。

資料來源:編輯室

三、黃醫師醫案
  吳某,男,16歲,初診時頭面、手、足部均有廣泛紅疹,夾雜流滋、結痂,關節郜分猶其嚴重。

  病史:自數月大起即患有濕疹,且沿用激素類藥物至今。患處搔癢明顯,導致經常流滋、出血、感染,多年來反覆不斷。

  初診,症見頭面、手、足部均有廣泛紅疹,色深紅,微腫。自訴遍身騷癢,入夜猶甚,影響腄眠,且半夜口渴難耐,飲冷水一升餘仍覺口渴。平素喜愛冷飲、肉食,外出容易汗流如注,惡熱不惡寒。納可,大便質黏有矢氣。證屬太陽陽明合病,榮衛失調、津虛熱盛。治以調和榮衛、清熱生律。方用竹葉石膏湯加減:淡竹葉三錢、生石膏五錢、法半夏四錢、黨參三錢、麥冬三錢、粳米五錢、炙甘草一錢半、哈蜜大棗一枚、荊芥三錢、桂枝三錢、白朮五錢。共七劑。囑禁戒冷飲及貝殼類海產。
  二診,訴騷癢減少,大便矢氣有改善,汗出仍多。因汗出傷津,故本方加麻黃根三錢,袪白朮,再進七劑。
  三診,訴痕癢減,皮損面積及紅腫減少,便納可,已可安眠,仍有口渴。適逢鼻敏感發作,加辛夷花二錢、生地黃三錢,袪麻黃根,再進七劑。
  四診,諸症舒減,守方再服七劑。
  期間又因其他病患來診,轉方個別處理。
  再診,濕疹只剩頭面部效反覆,手足部分只剩下暗色疤痕,訴頭面乾燥褪屑,晚間加重,轉變成乾燥性痕癢,大便又見不爽,鼻流清涕。可見太陽陽明表裡合病改淺出成太陽病為主,津液仍須慎補,宜兼顧脾胃運化,故易方為瓜蔞桂枝湯加減,以調和榮衛、益胃生津、通調腑道:桂枝四錢、白芍四錢、乾姜皮二錢、哈蜜大棗一枚、炙甘草二錢、天花粉四錢、防風二錢、薄荷二錢、生大黃半錢、丹皮三錢、白朮一両。服七劑。
  數週後隨訪,患者訴便納眠可,頭面濕疹只剩少許泛紅,間中少許痕癢,無礙學習及生活。囑適時隨診。

資料來源:編輯室

資料整理:編輯室

整理:2019年11月

脫髪、斑禿醫案

一、周鳴岐醫案

(按)精神緊張、焦慮及過度操勞是脫髪的重要原因,故治療脫髪一定要調青志注意休息,避免過勞。斑秃病人病變局部可配用生髪酊或生薑塗擦;脂溢性脫髪要忌辛辣油膩食物及烟酒,並保持大便暢通。

案例一:

  田某,女,23歲,1948年7月2日初診。

  去年6月發現脫髪,每晨理髪時就有很大量頭髪脫落,頭皮多而癢,牙齦易出血,,心跳心慌無力,飲食不佳,二便尚可,舌質稍紅淨無苔,脈細滑無力。證屬「肝腎不足,榮衛失調」,治宜「調補肝腎,養榮涼血」法。處方:生熟地各20克、白芍10克、何首烏10克、當歸12克、丹參12克、梔子10克、丹皮10克、生側柏10克,上方加減服15劑後頭髪不再脫落,又擬人參歸脾丸善後。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二、周鳴岐醫案

  楊XX,男,47歲。

  脫髪3月余,逐漸全部脫光,經皮膚科診斷為「脂溢性皮炎」,曾服谷氨酸、維生素類藥物,數月罔效,於1979年6月5日來院求治。

  初診:除頭髪全部脫光外,還伴有搔癢無度,皮屑如雪片,煩躁不寧,彻夜不眠等症,只有服用安眠鎮靜之劑方能入睡。另溲赤,便秘,舌紅無津。苔薄,脈弦。診為風熱血燥所致脫髪。治以清熱涼血,袪風止癢。方藥:苦參20克,白癬皮75克,首烏30克,當歸20克,生地25克,丹皮10克,紫草15克,蛇床子15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蛇脫5克。

  二診:服上方6劑,頭皮搔癢減輕,鱗屑減少,始能入睡,舌紅苔薄,脈弦,仍按上方服。

  三診:上劑服後,頭皮搔癢、煩躁悉除,尚能安靜入眠,心情舒暢,頭部已有絨毛狀毛髪長出,唯腰膝有痠軟之感,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此乃風燥之邪傷陰之故,再擬育陰清熱,生津滋之劑。藥用:生地20克,熟地20克,當歸20克,側柏葉10克,首烏25克,黑芝麻25克。

  四診:上方服至30劑,見體力增強,諸症皆除,精神轉佳,毛髪全部長出,且色黑光澤有華,隨訪年余,髪黑光澤如常人,未再脫落。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三、趙炳南醫案

   劉某,女,25歲,簡易病歷,初診日期:1971年8月17日。

  主訴:脫頭髮已有2年,現大部分已脫光。

  現病史:由1970年10月開始發現頭部有一小塊頭髮脫落,由指蓋大發展成為大片脫落去,皮膚光禿,偶癢,不脫皮,自用生薑外擦效果不顯。後又外擦酒精制劑多種及服中西藥,效果均不理想。現眉毛、睫毛也開始脫落,不思飲食,二便一般,月經後錯,夜寐不安,多夢。

   檢查:頭髮及眉毛、睫毛約2/3脫落,頭皮光亮。其間散在少許毳毛,殘存之毛髮稍觸動即容易脫落。

   脈象:緩弱無力。

  舌象:舌苔薄白而滑,舌質淡紅。

  西醫診斷:斑禿(全禿)

  中醫辨證:肝腎不足,血虛脫髮。

  立法:滋補肝腎,養血生髮。

  方藥:生地五錢 ,熟地五錢 ,雞血藤五錢 ,首烏藤五錢 , 生黃芪一兩 , 川芎三錢 , 白芍五錢 ,明天麻二錢 ,冬蟲夏草二錢 ,旱蓮草三錢 ,桑椹五錢 ,木瓜二錢

   服上方1月後,飲食稍增,月經已正常,睡眠稍安定。頭皮部分可見少許新生之毳毛,原殘存之毳毛較前變黃,色稍深,變粗,變硬,未再繼續脫髮。繼服前方兩個月後,頭部毳毛已有新生,原有之毳毛已大部分變黃或棕黑色,較粗硬,飲食調,夜寐安,精神已較愉快。改用桑椹膏(附方95)和七寶美髯丹(附方96),服藥1月後頭髮大部分恢復正常。唯毛髮及眉毛顏色稍淡、稍軟,臨床已基本治愈。

[按語]斑禿中醫稱之為“油風”,表現為毛髮成片脫落,頭皮色白而光亮,有時有癢感或無任何自覺症狀。多因陰血不足,肝腎虛虧,心腎不交,血虛不能榮養肌膚,腠理不固,風邪乘虛而入;發為血之餘,風盛血燥,發失所養則脫落。

  本病治則滋補肝腎,養血祛風。本例患者屬於肝腎陰虛,心腎不交,氣血不和所引起的脫髮,方中生地、熟地、首烏藤、白芍、桑椹、旱蓮草、冬蟲夏草養血滋補肝腎;生芪、川芎益氣固表,活絡;天麻、木瓜散風鎮靜。後改用滋補肝腎、養血祛風的桑椹膏及養血補肝益氣的七寶美髯丹,都是治本為主的法則。趙老醫生認為天麻加補血補肝腎的藥有促進生髮的作用。有時慣用神應養真丹(附方102)加減,外用鮮椰子汁或椰子油搽局部,也有療效。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四、趙醫師醫案

  珍妮沒有甚麼病,確實是脫髮。中醫叫斑禿。一片4cm x 5cm,一片6cm x 7cm,過好幾例。完全恢復的、部分好轉的佔大多數,效果不好的多見於脂溢性類型。這一次因病人要求配合婚期錢,時間緊迫,即使我再盡力,萬一病情反覆,功虧一簣,壓力還是有的。

   首診時,患者脈細緩,舌淡,苔薄白,睡眠稍差。考慮病因是由於精神緊張,免疫失調。前輩名老中醫周鳴岐有一張方「生髮散」:生地、熟地、當歸、側柏葉、何首烏、黑芝麻。全方重在養血益精、滋補肝腎,又以生地、側柏葉涼血潤燥,我根據病情減去黑芝麻,合方「桂枝加黃芪湯」,借桂枝、黃芪走表,加強扶正祛邪功效。

  周老使用「生髮散」,有統計顯示,30例當中7例完全治癒,23例好轉。平均服藥70天。完全治癒的7例平均用藥天數為90天。日本漢方家大塚敬節,選用經方治療斑禿,早則一個月,多則一年半治癒。

  有了這兩組統計,我心中就有數了。

  一診處方:生地、熟地、側柏葉、當歸、何首烏、北芪、桂枝、白芍、乾薑、大棗。服6劑。

   二診,服藥後睡眠好轉,脈證與前相若,仍按上方再服6劑。

  三診,服藥後覺得不再脫髮。頭部長出短短的絨毛狀髮絲。繼服上方6劑,配合針灸。如是者堅持一個月以後,見睡眠安穩,精神健旺,頭髮陸續長出。新髮雖短,亦見色黑有光澤,珍妮見狀信心飽滿地籌備婚禮,最終以很好的狀態成為美麗的新娘。

資料來源:編輯室

資料整理:編輯室

整理:2019年11月

一則來自網友的帖子

  我是一個硬皮症和三叉神經痛病患者, 病歷一年, 在屯門醫院確診,該院免疫系統科主任解釋是因為病例太少, 因此未能提供確切的醫治方法.狀況只會越來越差,數據顯示痊癒指數是零 !(順帶一提, 某醫院的醫務人員態度不專業, 在覆診時沒有觸摸過我的皮膚,似有傳染病, 我非常佩服他們只需遠觀及看著電腦屏幕就話識醫人既能力.完全無醫心,不過;應該是佢地唔識醫,同埋已經話左無得醫就無責任 ,所以求其打發我走,令我感到極不受尊重及絕望!

  後來幸得朋友轉告得知趙醫師有醫治硬皮症經驗 ,逐即求診.到目前為止已有一年, 包括全身針炙和每日服藥, 每次覆診醫師都會細詢身體狀況/觸診跟進病情,在醫師的細心有耐性地診治和工作人員的貼心照顧下, 由一星期需針三次減少至兩次(真希望可以儘快減少次數至零).而病情由硬化至雙腿 / 食道和胃的狀態 轉為可以進食, 四肢活動能力大部份回復正常,病情大大改善.有望痊癒!

  本人在此衷心感謝趙醫師及其團隊, 然在這一年間病情經常反覆多次想放棄 ,得他們耐心診治及和鼓勵, 令我有信心堅持繼續接受治療. 如果沒有醫師的幫助, 也許我的病情已經擴展至全身, 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家人,甚至死亡! (因某院醫生告知五至十年後才有機會出現的嚴重病徵,兩個月內竟出現在我身上).

  我也很感謝我的家人和同事, 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我脾氣極差,他們的體諒及包容鼓勵到我努力,謝謝他們!

  另外, 我想在這鼓勵其他患有類似症狀的患者, 若果西醫療法未如理想,不妨嘗試中醫療法!可能會為你帶來轉機 !!!!!

2015年3月15日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0月

苓桂朮甘湯、甘麥大棗-治牛皮癬

  將軍澳是地處九龍半島東面向海的新開發地區,近年新增加了幾十萬人口,熱鬧起來。俊仔也從新界遷入了將軍澳。原來一起玩的一班小朋友,還有鄰居家的小狗“阿黄”,都見不着面了,俊仔不免覺得有點失落。

  可能是靠近海邊和新開發區地氣濕的原因,這裡比較潮濕。俊仔時不時覺得頭皮有點癢,忍不住用手去撓癢。撓得多了,媽媽發現他的手指甲開始變得不好看。其他方面生活一切如常。俊仔勤力讀書做功課,和新同學漸漸熟絡起來。但是過了不久,俊仔的手指甲長得越來越厚,表面粗糙,邊緣翹起,顏色又灰又暗啞,每當伸出十指示人,他自己也覺得尷尬。媽媽發現俊仔的頭皮也長了深紅色的斑塊,兩頰經常出現一陣又一陣紅撲撲,看得人不自在。帶去看醫生,醫生說他生牛皮癬,曾經給予類固醇抗過敏治療,醫治一年多未見效。不明所以的同學,開始交頭接耳,漸漸和他疏遠,各種童軍活動、體藝比賽,也被人冷落在一旁。好不容易和同學搞好了關係,一下子又“玩完”了,俊仔心裏很不是味道。皮膚病雖然不是大病,但是影響生活和社交,也要好好治一治了。

  俊仔媽媽聽人說,牛皮癬很難治,不敢大意,四處打聽……

  四處打聽之後,帶著孩子來到我的診所。患兒讀小學四年級,型體微胖,精神略顯疲憊,雙頰玫紅色,血管通透性增加。頭皮搔癢,檢查見數處隆起的斑塊,色暗紅,伴有抓撓痕跡,有滲液,零星血痂。手指甲、足趾甲增厚變形,色灰暗。舌淡紅,舌體稍胖大,苔白,脈沉細。

  中醫治皮膚病,不是“見皮治皮”,不能讓局部皮膚的損壞搞到一葉障目。我觀其舌脈,似有寒飲在裡,無法排出,致水濕郁表,西醫最新研究謂患者帶少量耐藥菌在身。細問之下,患兒有過敏體質,腸胃容易敏感,大便日行二至三次。凡是過敏體質都是自身的正氣和津液不足,因此體內蘊積了寒濕,無法排出,停留在體表,就表現為紅腫、疹、搔癢。

  初診六經辨證為太陽經、太陰經合病,營衛失調,中寒內飲,處方以“桂枝麻黃各半湯”加防風、生地、銀柴胡,和解肌表、祛邪止癢。方劑藥味:桂枝、麻黃、芍藥、杏仁、乾薑、炙甘草、大棗、防風、生地、銀柴胡。用藥七劑,腸敏感改善,頭皮痕癢略減輕。

  次診仍用原方,七劑。

  三診,未見明顯進展。皮膚病在傷寒論辨證法,人體在表屬太陽經,故取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加味是正確的,但療效未見明顯。改用“苓桂朮甘湯”合“甘麥大棗湯”加味,思路上調和營衛,溫中祛飲,可能更加顯效。方劑藥味為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浮小麥、大棗、銀柴胡、生地、羚羊角骨,用藥七劑。

  四診,上方“苓桂朮甘”合“甘麥大棗”見有顯效,守方七劑。五診、六診守方再進,加水牛角絲。患兒父母見病情好轉,甚喜,趁放假帶孩子出去玩。患者年幼未知忌口,飲食不慎再度反復。

  七診,以第六方加北芪,服藥七劑,再加外洗方一首:地膚子、蛇床子、千里光、芙蓉草、白癬皮、桂枝、滑石、寒水石。囑用清水五公升煎成二公升,兑清水成適當溫度,外洗。連續七日。

  其後按上方再進十四劑,內服外洗。結果頭皮斑塊退去,瘙癢消失,手腳指甲平滑如常人。牛皮癬雖然是頑疾,但以小兒純陽之軀,只要辨治得法,徐導緩引,輕施以藥,亦能奏效。

資料提供:趙醫師
日期:2019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