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3 8 月, 2014

針藥並用治不孕

閒時統計一下病人的來處,本土占多數,國內為數不少,還有一部份來自世界各地。其中有一位楊女士,她的個案使我回味再三。
楊女士實為東南亞某國的一位拿督夫人,十年前已育一兒,此後就沒有妊娠能力了,期間她和丈夫訪尋多國中西醫診治,也曾多次人工授精,均告失敗,最後,他們的家庭醫生斷言她已患上頑固性不孕,再度添丁的機會渺茫,這是2013年初。
夫妻二人正覺萬分沮喪,拿督在香港的商業伙伴向他推介了我們的一位醫生。他們透過我們的中醫網,了解到針灸服藥對於治療不孕症卓有成效,於是乘著洽談商務之便,前後二次到港,其中楊夫人共接受了8次針灸治療,服用中藥60劑。
早前,醫生收到一封道謝的郵件,楊夫人滿心喜悅地告訴我們,她已於年中誕下一女嬰,玉雪玲瓏,家人視如掌珠,十分寵愛。
當初因為在港停留的時間太短,醫生略嫌不足,拿督夫婦也純粹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理,這次好消息傳來,大家都感到詫異,說沒料到他們可以這麼幸運。
翻開處方,跟大家一樣,希望窺探箇中奧秘。一如所料,就是各種補腎強壯的藥物:人參、鹿茸、菟絲子、淫羊霍、浮小麥、北耆…那有甚麼特別?這些熟悉的藥名,似乎門外漢也略懂一二。可事實上處方需經過深思熟慮,方能有恰如其分的效用。鹿茸、菟絲子、淫羊霍等所謂的壯陽氣、滋肝腎,實是刺激荷爾蒙分泌,催化卵巢中卵子的成熟。人參、北耆等所謂的補氣是促進藥物和養份的新陳代謝,激發生育能力。浮小麥將精氣養份收斂鞏固,並且牽制各種溫藥的熱性。
補陽藥除了以上所述的,更有杜仲、牛膝、胡蘆巴、鎖陽、沙苑子…數之不盡,但必須清楚每種藥本身的具體效用,對應個體實質的不足,配上不同的輔助藥物,才能桴鼓相應,否則誤用壯陽藥,傷津劫陰,反而加速精氣損耗,而且令人易生溫熱的病症。
另外,選用十二經絡、奇經八脈中任脈、督脈的穴位針刺,能疏通經氣,調節五臟六腑功能,強化腦下垂體,促進女性荷爾蒙分泌,充實卵巢、輸卵管功能,鞏固子宮內膜,促進妊娠和胎兒發育成長。
很榮幸,中醫藥又為一個家庭帶來新生命和快樂,回想起來,成就了人家的得來不易,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種鼓舞!

編輯室
2014年8月23日

你的病我能醫

人生之艱,光在健康這一項上就數之不盡。今年6月,多年不見的梁女士再度出現在醫生面前。
說起梁女士,年齡不過四十,病歷卻已沉重不已。她年輕時在一家大企業當文員,工作期間,認識了一位志同道合的男同事,兩人交往兩年,有了結婚計劃。去做婚前檢查時,卻被告知同時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瘤、卵巢瘤,恐怕日後子息艱難。好一個晴天霹靂! 男友非常苦惱,一方面,女友活潑機敏,善解人意,是他願共渡此生的唯一選擇,他本身倒不大在意有無子女,但另一邊廂,身為家中三代單傳,母親那關卻不易過—-早在他們拍拖期間,母親已絮絮叨叨地寄望二人至少生育兩個小孩,如今希望渺茫,可怎麼辦呢?
梁女士不忍男友左右為難,又放不下幾年的感情,兩人只好選擇逃避,暫賦同居,沒有勇氣結婚,更談不上有長遠打算。2009年,在偶然的機會之下,她由朋友介紹到來醫治痛經,醫生得悉她的過往病史,分析過後,認為她還是有做母親的機會,於是勸說她同時接受針灸治療。梁女士和男友緊緊地攥著這一線希望,經過幾個月治療,梁女士前往醫院覆診,發現之前的症狀基本消失,,於是繼續配合,最後在2010年及2011年分別誕下兩名女兒,現時婚姻美滿。
梁女士心寛體胖,但是最近患上子宮肌瘤,直徑足有8.5CM,壓迫膀胱,小便難排,並引發高血壓,BP 154/105 mmHg。 中醫角度認為肝氣鬱結、經絡不通為子宮肌瘤的主要成因,因此醫師以疏肝理氣為主要的治療方針,選用經方之解鬱要方〝四逆散〞加減。〝四逆散〞能宣通氣血、兼能解除食、痰、濕、熱之鬱,是傷寒論的解鬱劑,其特點為疏調氣機、行氣解鬱。本方雖然簡潔,但懂醫者無不讚嘆其妙用,皆因其使用的廣泛性及對症的奇效。
方中的北柴胡疏肝解鬱;枳實破氣散結;白芍養血柔肝;炙甘草緩急止痛。醫師加上〝守宮〞和〝水紅花籽〞破堅消瘤;〝地榆〞和〝仙鶴草〞能活血消腫,可助〝四逆散〞消散子宮肌瘤和排走病理產物。
除了用中藥治療之外,醫師同時為患者進行針刺治療。針刺功用疏通經絡、暢行經氣、平衡內分泌和調節免疫功能。
順帶也提一下梁女士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成孕機會微乎其微,最終還能夠成功誕下兩位女兒,其中奧妙,在於成功解鬱,穩定經氣,協調內分泌功能。
這次治療一個月後,梁女士病情已經緩解,小便及血壓回復正常,體型也變得苗條。
“我的病只有你能治!” 若說這充滿謝意的話是病人對醫生的信任,那麼,“你的病我能醫!” 這就是醫生對病人的承諾,更是對自己的要求。

編輯室
2014年8月15日

治“硬皮症”見聞錄

我跟在臨床導師身邊,由他言傳身教,為我 “授業,解惑”。有一次他告訴我,如果有病人在求診時,主訴頭痛、三叉神經痛、手腳僵硬不自如,且有胃痛,女病人又說月經不正常……你不能急於頭痛醫頭,務要細心辨症。可不是嗎?診所有一天就遇到這樣一位病人,訴說以上症狀,經過仔細診察之後,發現是一宗硬皮症。藉此病例,我得到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病人很慌惶,坐在醫生面前,流露出哀求的目光。
原來,硬皮症患者,不明原因地出現全身各處皮膚變硬,四肢動作僵硬,臉部也作不出表情,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渾身皮膚越綳越緊,越變越硬,四肢關節不能彎轉自如,病人感覺自己的皮膚變成一件鐵甲衣,就連彎腰綁鞋帶這麼簡單的動作,也做不到。要像正常人眨一下眼,揚一下眉,笑一下,哭一下,都異常艱難。
西醫說這種病的起因是免疫功能失調,皮膚和肌肉的細胞被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急性壞死。如果病情累及呼吸系統,肺的功能喪失,會因呼吸困難而奪命; 如果累及消化系統,食道和胃壁的表面潰爛,無法攝食,後果可想而知。即使純累及皮膚和肌肉,失治之下,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又不能排出汗液,眼睜睜地看著一個生命逐漸枯萎。
西醫的立場是,藥物姑且讓她一試,療效則未可知。不能向病人作出任何承諾。
中醫也認為這個病是嚴重的,屬於少陰經和厥陰經之病。我的師傅對病人肯定地說:“你的病我能治”。針對病人外邪內虛,氣滯瘀結,我師傅處方時採用了一條時方,叫做 “硬皮症方”,一邊給病人內服,一邊針灸。起初施針的時候,由於患者的皮膚硬得很,每扎一支小銀針,都要運上很強的腕力,甚至腰腿力,有些銀針逼彎了也扎不進皮膚。經過數星期針藥並施,患者的情況開始好轉,醫生見用藥對頭,於是守方不改。患者的皮膚一點一點地變軟,頭痛、胃痛的情況大為減輕,食慾正常了,肢體活動自如了。能夠挽救一位“鐵甲人”,我心寛慰之餘,真是羡慕我的師傅,不知要到何時,我也能信心滿滿地向我的病人說:“你的病我能治。”因為這句話里面,包含著多少個酷暑寒冬的皓首窮經,苦學不倦; 也包括了多少回臨床治病,殫精竭慮,功夫有多深,才能修得到醫術的這一層。

編輯室
2014年8月9日

小事情大意義

“醫生,我帶女兒來看您啦!”暴雨剛過的午後,診所內略顯寧靜,同事們正在討論某種藥物的功效,冷不妨門外響起清脆的女聲,一位女子笑容滿面地牽著個小姑娘走了進來。小姑娘差不多有130CM高,眼睛圓溜溜,半點也不怯生,精靈可愛。
醫生正在診症呢,同事們忙招呼這位客人劉女士坐下,閒談間得知她長期跟隨先生在上海生活,這次帶女兒回港過暑假,專門來感謝醫生去年的診治。小姑娘在上海出生長大,長到七八歲時,細心的劉女士注意到女兒身高明顯遜色於同齡人,頭髮很稀疏,髮色淡紅,食欲也欠佳。劉女士和先生走南闖北,頗有點見識,由於女兒還開始鬧關節疼痛,他們並不如一般坊間看法,認為只是小孩長身高導致,兩人帶女兒到上海的大醫院檢查,詎料查出個晴天霹靂,醫院診斷小姑娘患上了“紅斑狼瘡症”,並連情緒都有狂躁及憂鬱的傾向! 殘酷的診斷頓時給三口之家籠罩上一大片烏雲。
劉女士聽從母親勸說,立刻放下工作,帶同女兒返港,再次檢查的結果仍然令人沮喪,當護士的妹妹讓她帶小姨甥前來求診。醫生詳細問症過後,給她開出了藥方,並且配上湯方,好讓她回上海後也能照著湯方保健。如是過了七個月,劉女士這次帶回來了好消息,小姑娘這期間長高了7CM,到當地醫院覆診時,醫生告知她女兒血液細胞正常,已可說是痊癒。劉女士終於放下心頭大石,今天重述這個結果時,仍忍不住淚盈於睫,我們看著也心有戚戚然,難怪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呢!
“醫生伯伯,您要保重身體,我明年回來再來看望您啦!”見到媽媽和醫生叙舊完畢,小姑娘操著流利的普通話,和醫生訂下了一個約會。
客人甫離開,同事們就迫不及待地追問醫生那神奇的方子。基本藥方其實只是由三件藥物組成—-“玉屏風散”,另加高麗人參、鹿胎素、……。至於為何要這麼組方,醫生照例要考未來的小醫生們,幾個小醫生思索片刻,給出了這樣的分析:
玉屏風散出自金元時代,有說是出自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亦有指源於金元四大醫家之一的朱丹溪《丹溪心法》。方藥組成只有北耆、白朮、防風。北耆益氣固表,白朮實脾提氣,防風袪風御邪。廖廖數味,共奏益氣固表,止汗而不留邪之效。醫生今將玉屏風散用在紅斑狼瘡症,除了是對古人經驗的提煉,更結合現代藥理學對玉屏風散在機體免疫力調節方面的研究成果。紅斑狼瘡症機理複雜,從外到裏,毛髮及各個內臟,都可以受到它侵襲。案中女孩的疾病幸好能得及早發現,各內臟未受到太大影響。在中醫角度,玉屏風散既專於對付這類變幻莫測,症狀多端的病邪,又可以扶養衛外抗邪的陽氣,在現代醫學的角度則能巧妙地調整自體免疫系統失衡。配以人參加強玉屏風散的效力,並全面提升身體機能,鹿胎素激發生長潛力,加上其他藥物,促進脾胃和其他臟腑吸收和善用營養,令小女孩的免疫力系統能運作正常,更促進身體的發育。
有個本地著名作家曾經講過:“一個人的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見的”,這是十分踏實的見解。治好一個症,會對其家庭及社會帶來重大的影響,對醫生來說,行醫診症是他的工作,可是其意義之深遠遠不限於此,中醫行業有賴年輕一代傳承。

編輯室
201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