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先生簡介

  胡希恕又名胡禧緒,1898年3月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北郊區東伍旗村。1915年至1919年就讀於奉天省立第一中學。中學時愛踢足球,無論冬夏,每場皆要大汗、力疲方歇。其傍觀看者有其國文教師,他看中了胡希恕等四人才華。

  那國文老師名叫王祥徵,河北樂亭人,是清末國子監舉人培養出的進士,在國子監就學期間,某太醫與其同室,看到王祥徵為舉人中最年輕者,才學横溢,多次勸其學醫。初時皆回答:「學那幹啥呀?」後謂曰:「不學醫是為不忠君!」漸學醫。「秀才學醫,如快刀斬豆腐」,他很快入門,對醫感興趣。學中常有病人找太醫診病者,太醫故推給徵看,治多效,更精求。

  王祥徵考取進士後,任湖南長沙縣長,遇辛亥革命,無奈投奔沈陽同學李鐵珊處任國文教師,並業餘行醫,名聲四振。看到胡希恕等人精力充沛,又為保中醫不失傳,故決心讓他們學醫。經多次勸誘,終使胡希恕等四人拜於門下。利用業餘時間進學,因教授能力極好,吸引許多學生就學。

  王祥徵大約兩年講完了《傷寒論》,十幾個學生中,胡希恕學得最好,並於1919年參加沈陽市政府公所中醫考試,獲得中醫士證書。

  1919年胡希恕考入北京通才商業專門學校(北京交通大學前身)學習。期間常與人診病,療效卓著。大學畢業後,1924年至1927年曾在沈陽縣立中學、遼陽縣立中學、遼寧省立中學任英文教師。1928年至1935年任哈爾濱市電業公司會計股股長、特別事政局事業股股長、市政公署營業股股長。後來日本侵略中國,胡希恕拒為日本人服務,於1936年逃到北京,無奈懸壼行醫。解放初期,曾約陳慎吾、謝海洲老中醫共同辦學,傳授中醫學術。

  1952年北京市衛生局批准作為中醫教育試點,開設北京私立中醫學校,系統教授《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溫病條辨》等,並親自主編教材等等。

  胡希恕個人辦學,直至1956年北京中醫學院成立,先後培養學員近千人。

  1958年調入中醫學院任內科教授、附院學術委員會顧問。任內同時兼顧門診和教學,在中醫界聲名大噪。

  在他晚年最後講授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全部錄音已被日本留學生帶回國保存。

  六十年代所寫的《傷寒的六經論治與八綱關係》報告,被《人民日報》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歷代醫家缺乏論述的難題」。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1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