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趙醫師醫案
2015年冬,患者60歲,女,職業:自僱人士,自訴近期口腔潰瘍反覆發作。脈細弦,舌尖紅,微有齒痕,苔薄白,大便微溏,當時口腔內有兩處潰瘍。辨為半表半裡陰證,處以甘草瀉心湯,連服三劑而癒。再訴以下肢靜脈二處輕微腫脹疼痛,求方。仍處以甘草瀉心湯,三劑,隔日服一劑。以後以苓桂朮甘湯調理,三劑。服藥後痛止。兩個月後視患處,腫脹已消九成。此所謂異病同治也。
資料來源:編輯室
二、胡希恕醫案
甘草瀉心湯治典型狐惑病
這個病,初得也是狀如傷寒、默默不欲飲食、惡心等,類似小柴胡湯證,這個方子也類似小柴胡湯,可是它沒有柴胡,因為沒有那麼大的熱。我遇到過一個女病人,證候跟論中所述一點兒不錯(《金匱要略》第三篇第10條),她一開始得這個病的時候像患重感冒。那還是我在前門外住的時候,我就給她吃甘草瀉湯,她吃完就好了。後來我在臨床遇到的口腔潰瘍,用這個方子也好使。這個病有時候偏於有熱,口咽較乾,可以加石膏;有時候煩得厲害,可以加生地黃。我用這種方法治這種病,還沒遇見過治不好的。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
三、胡希恕醫案
甘草瀉心湯合苦參湯治癒白塞氏病
「到這裡,我把狐惑病講完了。我們從頭想一想,狐惑病是很容易辨明的,也就是中醫叫關口的地方,即孔竅之處,上面有口腔、咽喉、眼睛,下面有前後陰,這些孔竅的黏膜發炎了。這就是白塞氏綜合徵(即白塞氏病),這是西醫的說法。據我們古人的說法,狐惑病頗似白塞氏綜合徵,雖然不是這種叫法,但是白塞氏綜合徵把它概括進裡頭了。就算不是白塞氏綜合徵,真正的口腔潰瘍,前後陰的潰瘍,用這種法子,也很適合,這些我都試驗過。」
編者按:胡希恕先生曾以甘草瀉心湯內服,合苦參湯外用治愈白塞氏綜合徵,這在《經方傳真:胡希恕經方理論與實踐》《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胡希恕》《胡希恕病位類方解》中皆有相同記載。下面一例是胡希恕先生自己記錄的,轉錄如下:
1970年夏,余方從河南歸來,呂院長訴,有一解放軍同志(女)曾幾次來院,說數年前曾患白塞氏綜合徵,經余治癒,近日於意大利病又復發,特回國找余診治。乍聽之下,不禁愕然。不久患者果然前來,但事隔多年,余已不復記憶,經過一番問答,乃知數年前,她曾以口腔潰瘍來門診治療。近在意大利經西醫確診為貝赫切特綜合徵(即白塞氏病),口腔及前陰俱有蝕瘡,與服甘草瀉心湯加石膏,另與苦參湯囑其熏洗下陰,不久均治。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
資料整理:編輯室
整理:2019年11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