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方大師胡希恕講《傷寒論》

《傷寒論》第六條第二部份原文:「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胡希恕講解:假若發汗的話,這個發汗最傷人津液。這個頭有熱,就怕發汗,你越發汗,它越熱,像我們這個壺在爐子上坐着似的,火蒸着它,你再一撤這水,這壺熱得更快。這個溫病就是如此的,⋯⋯「身灼熱」,身上乾熱乾熱的,灼熱,像火烤的那樣子,這就是由溫病變成風溫了。⋯⋯那麼,它的症候是什麼樣的呢?「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就是上下的脈全浮,這個浮呀,也主表也主熱,這就主熱。「自汗出」,這個身灼熱、自汗出,我們講陽明病就有了,它這個熱由裡往外蒸的,裡熱往外出的這個熱就是蒸蒸身上熱而汗出,⋯⋯「身重」,這個身重也很重要,說明身體有濕,皮膚肌肉裡頭濕挺重的。雖然裡頭熱,身上還這麼大的濕,說明裡面不實,⋯⋯由於這個熱往上湧,鼻息必鼾,出氣呼哧呼哧的,有聲。「語言難出」,這都是熱往上湧的反應。⋯⋯這個病就是白虎湯,它裡頭熱,不是表熱,解表沒用,越解表越壞。
(摘錄)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11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