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醫師年愈花甲,有一晚,被自己的一個夢困擾得睡不安寧。夢中,他呼吸非常困難,一口氣吸不進去又呼不出來,憋得心慌慌,想是自己的肺被什么東西擁塞了,若不急謀對策,性命堪虞。情急之下,他為自己寫了一條藥方:柴胡、枳實、白芍、炙甘草、葶藶子、地龍亁……。
次日早晨,他說了這個夢,大家以為老人家睡眠不深一點都不奇怪;我卻在心中暗暗為一個病人慶幸,他就是兩星期前來求診的罹患肺淋巴血管平滑肌肉增生症,接手這位病人以來,醫師為他煞費苦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把病人的痛當成自己的痛……。在夢的啟迪之下,他開出了兩條處方,囑病人一早一晚各服一劑,連服五日。五天后,病人來復診,回應說呼吸較之前暢順了,手指頭不再由於缺氧而發黑了。這說明肺功能獲得改善,血液含氧量回升。一條年輕的生命避免了瞬間枯萎。堅持就是勝利!我們矢志為他保住性命,用最好的醫術,用最仁慈的心腸。
編輯室
2015年1月15日
Tag Archive for 趣談
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
殫精竭慮為病人
一位寫字樓女孩致電預約, 有點扭扭捏捏, 難於啟齒。 我則見怪不怪, 心想, 來到再說罷。
預約時間過了半小時, 我們都以為她失約的時候, “蓮步姍姍”地, 她來了, 男友陪伴在側。 原來, 遲到是因為小腹旁邊醫學上稱為腹股溝的地方, 疼痛難忍, 每走一小段路就要停下來休息一會。 之前她已經看過西醫, 診斷她患珍珠疣, 怪不得她感到尷尬了, 那是一種性病哦。 在西醫那裡治療一週, 不見好轉, 透過網上查詢, 決定來求診。
醫生詳細問診切脈及檢查後, 給出了另一種診斷意見: 病人只是患了嚴重的淋巴炎。 女孩和男友聞言, 頓時放下心頭大石, 他們激動地表示, 兩人感情穩定, 本身都潔身自好, 不可能因私生活混亂染上性病。 但聽罷第一位醫生的判斷, 兩人便互相懷疑, 關係馬上緊張起來。 女孩在我們這里完成第一次針灸, 自述走路已沒有來時那麼痛楚。 醫生提出的醫治方案只是兩次針灸及十二劑中藥, 結果不到兩周已康復, 這讓她和男友都感到非常神奇。
不知不覺, 我在此工作逾年, 見過不少愁容滿面的病人, 治癒後眉花眼笑地離開了。 現在知道甚麼叫做妙手回春, 藥到病除。 醫生勤勉於臨床工作之餘, 潛心總結出典型醫案, 將心得公諸網絡, 一來可供同行參考和鞭策; 二來使有需要之人獲得醫療資訊; 第三能激勵後學, 振興中華醫藥, 用心良苦。
如今網絡發展無遠弗屆, 不過, 由於資源與眼界等條件規限, 同行之中未必人人借助網絡這個高效的交流平台來推動教學相長, 讓學子見賢思齊。 讀者可以看到, 我們已經構建了一個專門網頁, 襟懷磊落地公開治療方案。
生而有限, 學也無涯, 無論日後身處何方, 面對哪些挑戰, 定當謹記。
編輯室
2014年11月24日
診脈知生死
每年中秋前,有一位病人總不忘記送來一盒月餅和一份殷切的佳節祈願。和她的慧心一樣,我們也對她依依牽掛。她是一個奇蹟般生存下來的幸運兒,曾經患上醫學上罕見的疾病”肺平滑肌淋巴增生症”,若非及時發現和搶救,可能死於呼吸衰竭。她的得救,歸功於奇妙的中醫脈診,洞察端倪,及時判斷病情並果斷將病人送院。
事緣2010年秋天,這位女病人到診,自述咳嗽、氣喘,持續數月。醫師經過”望、聞、問、切” 四診之中的前三個步驟,均未發現引致咳喘數月的致病原因,但是專業素養使醫師知道,越是這樣容易被表象掩蓋的病,越要警覺。來到切脈這一步,醫師伸指輕輕按下去病人的手腕,經過輕取、沉取之後,凝神思索,眉頭越鎖越緊,最後竟沒有給病人處方施藥,反而吩咐同事急召救護車到場,直接將人送去醫院。
那一刻,不但是她,連診所的同事都大感意外:沒見過醫師這樣處理呢,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啊?醫師只說了兩個字:“伏脈”。
這”伏脈”又是什麼呢?伏脈即是極沉脈。<>說:“極重指按之,著骨乃得。” 伏脈是比沉脈更沉的脈。診脈時醫師的手指要重手深觸才可得脈,脈來隱然。現代臨床上見於慢性消耗疾病、心臟疾病和肺部疾病。患者病情已沉重至元氣虧耗,無力鼓動脈管而現此脈象。
這位病人是通過病友介紹而來,已經聽說過醫生屢起沉疴,有人贊揚他是本地中醫界的肱骨。既然醫師說她的病耽誤不得,就是萬萬不可耽誤了。雖然照過胸部X光之後,片子裡看不到病變,在急症室醫生要把她的病當作感冒氣管炎的那一刻,她情急之下說出了是中醫診脈發現她性命堪虞,要求留院檢查。亦幸遇院方有識之士,摒棄狹窄的門閥觀念,接納中醫的提示,及時動用先進設備為她作了胸肺科檢查,醫生吁了一口氣,說:“險哪! 幸好你的中醫叫你馬上來急診,不然的話,呼吸困難,缺氧嚴重,再遲一點就難說了。” 醫院立刻給她放血、輸氧,暫時脫險,並建議一旦獲得器官捐贈,盡快進行換肺手術。在等候期間,實行中西醫雙軌並行的治療方法,克服因淋巴增生而肺部脹裂的綜合病情。等待了17個月,她很幸運地得到器官捐贈,做了活肺移植手術,迎來了第二次生命。香港醫學界診治肺平滑淋巴增生症的病例,為數不多,到她這裡,是第三宗活肺移植手術獲得成功。
脈象是人體信息的反映,與氣象是天體信息的反映一樣,通過事物外在的表象來探究事物內部的變化,是科學而值得信賴的。診脈知生死,這是中華醫藥的精妙之處,也曾經護佑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寄望得以薪火相傳,繼續造福人類。
編輯室
2014年9月3日
你的病我能醫
人生之艱,光在健康這一項上就數之不盡。今年6月,多年不見的梁女士再度出現在醫生面前。
說起梁女士,年齡不過四十,病歷卻已沉重不已。她年輕時在一家大企業當文員,工作期間,認識了一位志同道合的男同事,兩人交往兩年,有了結婚計劃。去做婚前檢查時,卻被告知同時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瘤、卵巢瘤,恐怕日後子息艱難。好一個晴天霹靂! 男友非常苦惱,一方面,女友活潑機敏,善解人意,是他願共渡此生的唯一選擇,他本身倒不大在意有無子女,但另一邊廂,身為家中三代單傳,母親那關卻不易過—-早在他們拍拖期間,母親已絮絮叨叨地寄望二人至少生育兩個小孩,如今希望渺茫,可怎麼辦呢?
梁女士不忍男友左右為難,又放不下幾年的感情,兩人只好選擇逃避,暫賦同居,沒有勇氣結婚,更談不上有長遠打算。2009年,在偶然的機會之下,她由朋友介紹到來醫治痛經,醫生得悉她的過往病史,分析過後,認為她還是有做母親的機會,於是勸說她同時接受針灸治療。梁女士和男友緊緊地攥著這一線希望,經過幾個月治療,梁女士前往醫院覆診,發現之前的症狀基本消失,,於是繼續配合,最後在2010年及2011年分別誕下兩名女兒,現時婚姻美滿。
梁女士心寛體胖,但是最近患上子宮肌瘤,直徑足有8.5CM,壓迫膀胱,小便難排,並引發高血壓,BP 154/105 mmHg。 中醫角度認為肝氣鬱結、經絡不通為子宮肌瘤的主要成因,因此醫師以疏肝理氣為主要的治療方針,選用經方之解鬱要方〝四逆散〞加減。〝四逆散〞能宣通氣血、兼能解除食、痰、濕、熱之鬱,是傷寒論的解鬱劑,其特點為疏調氣機、行氣解鬱。本方雖然簡潔,但懂醫者無不讚嘆其妙用,皆因其使用的廣泛性及對症的奇效。
方中的北柴胡疏肝解鬱;枳實破氣散結;白芍養血柔肝;炙甘草緩急止痛。醫師加上〝守宮〞和〝水紅花籽〞破堅消瘤;〝地榆〞和〝仙鶴草〞能活血消腫,可助〝四逆散〞消散子宮肌瘤和排走病理產物。
除了用中藥治療之外,醫師同時為患者進行針刺治療。針刺功用疏通經絡、暢行經氣、平衡內分泌和調節免疫功能。
順帶也提一下梁女士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成孕機會微乎其微,最終還能夠成功誕下兩位女兒,其中奧妙,在於成功解鬱,穩定經氣,協調內分泌功能。
這次治療一個月後,梁女士病情已經緩解,小便及血壓回復正常,體型也變得苗條。
“我的病只有你能治!” 若說這充滿謝意的話是病人對醫生的信任,那麼,“你的病我能醫!” 這就是醫生對病人的承諾,更是對自己的要求。
編輯室
2014年8月15日
治“硬皮症”見聞錄
我跟在臨床導師身邊,由他言傳身教,為我 “授業,解惑”。有一次他告訴我,如果有病人在求診時,主訴頭痛、三叉神經痛、手腳僵硬不自如,且有胃痛,女病人又說月經不正常……你不能急於頭痛醫頭,務要細心辨症。可不是嗎?診所有一天就遇到這樣一位病人,訴說以上症狀,經過仔細診察之後,發現是一宗硬皮症。藉此病例,我得到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病人很慌惶,坐在醫生面前,流露出哀求的目光。
原來,硬皮症患者,不明原因地出現全身各處皮膚變硬,四肢動作僵硬,臉部也作不出表情,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渾身皮膚越綳越緊,越變越硬,四肢關節不能彎轉自如,病人感覺自己的皮膚變成一件鐵甲衣,就連彎腰綁鞋帶這麼簡單的動作,也做不到。要像正常人眨一下眼,揚一下眉,笑一下,哭一下,都異常艱難。
西醫說這種病的起因是免疫功能失調,皮膚和肌肉的細胞被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急性壞死。如果病情累及呼吸系統,肺的功能喪失,會因呼吸困難而奪命; 如果累及消化系統,食道和胃壁的表面潰爛,無法攝食,後果可想而知。即使純累及皮膚和肌肉,失治之下,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又不能排出汗液,眼睜睜地看著一個生命逐漸枯萎。
西醫的立場是,藥物姑且讓她一試,療效則未可知。不能向病人作出任何承諾。
中醫也認為這個病是嚴重的,屬於少陰經和厥陰經之病。我的師傅對病人肯定地說:“你的病我能治”。針對病人外邪內虛,氣滯瘀結,我師傅處方時採用了一條時方,叫做 “硬皮症方”,一邊給病人內服,一邊針灸。起初施針的時候,由於患者的皮膚硬得很,每扎一支小銀針,都要運上很強的腕力,甚至腰腿力,有些銀針逼彎了也扎不進皮膚。經過數星期針藥並施,患者的情況開始好轉,醫生見用藥對頭,於是守方不改。患者的皮膚一點一點地變軟,頭痛、胃痛的情況大為減輕,食慾正常了,肢體活動自如了。能夠挽救一位“鐵甲人”,我心寛慰之餘,真是羡慕我的師傅,不知要到何時,我也能信心滿滿地向我的病人說:“你的病我能治。”因為這句話里面,包含著多少個酷暑寒冬的皓首窮經,苦學不倦; 也包括了多少回臨床治病,殫精竭慮,功夫有多深,才能修得到醫術的這一層。
編輯室
2014年8月9日
小事情大意義
“醫生,我帶女兒來看您啦!”暴雨剛過的午後,診所內略顯寧靜,同事們正在討論某種藥物的功效,冷不妨門外響起清脆的女聲,一位女子笑容滿面地牽著個小姑娘走了進來。小姑娘差不多有130CM高,眼睛圓溜溜,半點也不怯生,精靈可愛。
醫生正在診症呢,同事們忙招呼這位客人劉女士坐下,閒談間得知她長期跟隨先生在上海生活,這次帶女兒回港過暑假,專門來感謝醫生去年的診治。小姑娘在上海出生長大,長到七八歲時,細心的劉女士注意到女兒身高明顯遜色於同齡人,頭髮很稀疏,髮色淡紅,食欲也欠佳。劉女士和先生走南闖北,頗有點見識,由於女兒還開始鬧關節疼痛,他們並不如一般坊間看法,認為只是小孩長身高導致,兩人帶女兒到上海的大醫院檢查,詎料查出個晴天霹靂,醫院診斷小姑娘患上了“紅斑狼瘡症”,並連情緒都有狂躁及憂鬱的傾向! 殘酷的診斷頓時給三口之家籠罩上一大片烏雲。
劉女士聽從母親勸說,立刻放下工作,帶同女兒返港,再次檢查的結果仍然令人沮喪,當護士的妹妹讓她帶小姨甥前來求診。醫生詳細問症過後,給她開出了藥方,並且配上湯方,好讓她回上海後也能照著湯方保健。如是過了七個月,劉女士這次帶回來了好消息,小姑娘這期間長高了7CM,到當地醫院覆診時,醫生告知她女兒血液細胞正常,已可說是痊癒。劉女士終於放下心頭大石,今天重述這個結果時,仍忍不住淚盈於睫,我們看著也心有戚戚然,難怪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呢!
“醫生伯伯,您要保重身體,我明年回來再來看望您啦!”見到媽媽和醫生叙舊完畢,小姑娘操著流利的普通話,和醫生訂下了一個約會。
客人甫離開,同事們就迫不及待地追問醫生那神奇的方子。基本藥方其實只是由三件藥物組成—-“玉屏風散”,另加高麗人參、鹿胎素、……。至於為何要這麼組方,醫生照例要考未來的小醫生們,幾個小醫生思索片刻,給出了這樣的分析:
玉屏風散出自金元時代,有說是出自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亦有指源於金元四大醫家之一的朱丹溪《丹溪心法》。方藥組成只有北耆、白朮、防風。北耆益氣固表,白朮實脾提氣,防風袪風御邪。廖廖數味,共奏益氣固表,止汗而不留邪之效。醫生今將玉屏風散用在紅斑狼瘡症,除了是對古人經驗的提煉,更結合現代藥理學對玉屏風散在機體免疫力調節方面的研究成果。紅斑狼瘡症機理複雜,從外到裏,毛髮及各個內臟,都可以受到它侵襲。案中女孩的疾病幸好能得及早發現,各內臟未受到太大影響。在中醫角度,玉屏風散既專於對付這類變幻莫測,症狀多端的病邪,又可以扶養衛外抗邪的陽氣,在現代醫學的角度則能巧妙地調整自體免疫系統失衡。配以人參加強玉屏風散的效力,並全面提升身體機能,鹿胎素激發生長潛力,加上其他藥物,促進脾胃和其他臟腑吸收和善用營養,令小女孩的免疫力系統能運作正常,更促進身體的發育。
有個本地著名作家曾經講過:“一個人的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見的”,這是十分踏實的見解。治好一個症,會對其家庭及社會帶來重大的影響,對醫生來說,行醫診症是他的工作,可是其意義之深遠遠不限於此,中醫行業有賴年輕一代傳承。
編輯室
2014年8月8日
把她救回來!
“這次如果治不好我,我、我真是不敢想下去!"她顫慄地說。 說起紅斑狼瘡,有時真是凶險萬分。 這位勞小姐,只是覺得身體不適去看醫生,檢查之下,竟然被確診患上紅斑狼瘡,同一時間心臟、腎臟、骨頭、皮膚都已被迅速破壞。 病況來勢汹汹,西醫明說病情已經危及她性命,應急治療是服用大量類固醇。
她是一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也擁有美好的家庭,在病魔的驚嚇與折磨之下,仍然能夠清醒地控制周遭局面,不讓年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知悉她的病情,向學校請好了病假,預約好醫師,才來到診,並有條不紊地向醫師講述患病經過,看得出這是一位有素質的人。但是她用漸漸變得顫抖的聲音說:“我目前已經服用大量類固醇,可是西醫說病情每況愈下,這次如果治不好,我、我真不敢想下去!等著我的是死神啊……"誰說不是呢?而且,誰也不想這個家庭失去賢妻、慈母、孝順的女兒,也不想社會失去良材啊。
紅斑狼瘡是一種系統性免疫功能病。中醫認為她是陰陽兩虛,營衛失調,就算表面症狀消除,也未必可以告之痊癒。醫師的擔子何其重啊!我們的醫師用內服中藥結合定時針灸來治理這個病,仲景經方仍然是貫穿始終的醫學思想。
一位好的醫生就是病人的天使。一個月後,勞小姐漸見好轉了。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她,拿著醫院的驗血報告,面露喜色地告訴中醫師:“西醫正在幫我減服類固醇,減了不少呢!"
編輯室
2014年2月20日
春風綠荒山
高大俊秀,儀表堂堂,專業人仕,正值盛年,還有一個痴心女友。去年年末,出現在診所的A君,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看看鏡中的大眾臉,回想自己庸庸碌碌的過往,可能你會覺得,沒搞錯吧,老天真不公平,為什麼所有好的東西都給了他?但假如你知道其實A君已然截肢,全身多處部位患有濕疹,你是否也會嘆一句天意弄人?
十年前的A君,熱愛運動,體魄健全,一場車禍,使他身驅嚴重受損,多番治療後,不得不裝上義肢。由於失去正常運動的機會,身體免疫功能下降,不久,他全身皮膚出現瘙痒和紅斑,醫院診斷為濕疹,但直言無法痊癒。往後兩年,濕疹愈加嚴重,甚至出現滲出液。跟牙痛一樣,瘙痒雖不是什麼氣勢汹汹的大病,但絕對讓人寢食難安,人前亦難以保持得體的舉動。其時A君正當年少,他無法接受命運如此判若雲泥的對待,隨後一段很長的日子,他都羞於出門。站在頹垣敗瓦旁,遙想姹紫嫣紅的昔日風光,這種痛苦,豈足與人道?倖而身邊有諸多親朋關懷鼓勵,助他渡過難關,加上自身強大的意志力,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他還是取得了某個行業的專業資格。
同時,A君振作精神,利用網絡資源,冀望找到一些土方對抗濕疹,碰巧進入了我們的網站,醫師言之有據的各種案例分析,讓他分辨出這也許是他的一線曙光。在朋友陪同下,他老遠跑過來就診,針灸配合中藥治療,加上他對醫師的信任,期間始終保持樂觀情緒,兩個月不到的時間,治療達至最佳效果,大部份濕疹消失不見,嚴重患處已可看到新生皮膚,A君終於過了一個舒心的新年。年後再見,他臉上自信的微笑,使人忘卻了這仍是個傷健人仕。
天堂地獄,中間相隔不遠,順境到逆境,或許只因一子下錯,人生不可能只有光明,不稱意時,有人放棄,生命從此失去光輝; 另一些人卻積極面對現實,留待春風吹綠荒山,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編輯室
2014年2月9日
寶石之光.中醫之魂
中醫如一件瑰寶,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它晶瑩剔透,恆久不滅,即使朦上灰塵也無法永遠掩蓋它的光芒。自中國的封建大門打開以後,世界各地的科學學說湧入中國,中醫發展自此舉步維艱,更有覆滅之危。但真金不怕紅爐火,事實証明中醫由近代至今扛住了近170年的打壓,仍然屹立不倒。雖然起初中醫沒有得到注視,但近10 年來中國、香港面對種種疫症的衝擊,中醫都一馬當先、屢見奇效,爭取到國民甚至世界的重視。可見,一旦抹去灰塵,中醫的光芒催璀璨依然。
寶石種類包羅萬有,有紅、藍、黃、綠寶石,又有鑽石、玉石。它種類繁多,但各有價值。就如中醫門派眾多、色彩萬千。然而有人說中醫[雜]亂無章、眾說紛紜;我說它[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仍能留存至今的學派,沒有一個是虛有其表、浪得虛名的。它們有都有獨特的長處、重點,可謂各有千秋。
寶石的價值沒有地域限制,一塊寶石不論放在什麼地方都能綻放異彩。同樣,中醫並不只能照顧中國人,也不應該只照顧中國人。講求天人合一的中醫源自於天、地、自然,同是造物主恩賜,只要是活在同一天空下,不論出生於哪個角落、哪個種族,中醫都能夠解救他們於疾病困苦之中。
成為一個妙手仁心的中醫之前,每一位都經歷過數十年的潛心苦讀、千錘百煉。如果不能拋開私慾、刻苦鑽研,就沒可能成就一個大醫,就好像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石,在被發掘之前,都長久深埋在大山之下,經歷重壓、高溫烘煅而生。開採之後又要經過精挑細選、切割、打磨,才得以璀璨奪目。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先生所提倡的[大醫精誠]正正就是要闡明這一個道理。
一塊好的寶石,要色澤均勻而通透、無雜質雜色,無裂紋。行醫亦如是,色澤均勻通透,意指行醫者必須做到兼通百家,不能固步自封、偏聽偏言。無雜質雜色就是指中醫學識要正統、純粹,不能滲雜旁門左道。無裂紋,意思是醫者對知識應該了解透切,不能容忍任何含糊不清或者錯漏,萬一發現,要及時糾正、修補。做到以上種種,才能保障病人的治療效果,使中醫的光芒清澈透亮。
一位好的中醫,比一塊寶石更勝一籌。除了通體透亮、渾圓厚重之外,還光芒內斂,不邀功、不爭名、虛懷若谷。我想,要成為這門精妙醫學的傳承人,絕無捷徑可走,更不可有半點僥倖之心,能夠做到如寶石一樣經過長年累月積澱,才會熠熠生輝。
編輯室
2014年2月8日
青龍戲竹蜂 揚眉奏奇功
對於外感如上呼吸道感染,不少人認為中醫療效慢,且面對病毒細菌之強,中醫中藥難勝大任。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最近我們接觸了一位女大學生,她持續咳嗽有痰兩星期,一星期前向西醫求診,服藥數日未見好轉,近日更出現聲音嘶啞,由於一日後需參加大學學院演說,無計可施下唯有姑且一試,來我們診所求診。
母親陪伴會診,訴說着這場演說對女兒有多麼重要。其實女同學對是次演說的重視,我們的醫師怎會不明白?在小心的診察辯證後,醫師定下處方並囑咐女同學回家後盡快服藥。結果第二天,女同學母親來電,表示女兒的聲線已康復,在演說中發揮正常,現在只剩下零星咳嗽,她們很感謝醫師。
一服藥,真的有這般迅速的療效,的確。這服藥方名“小青龍湯”,為中醫漢代經典《傷寒論》的名方,只有八味藥,卻足以溫化痰飲,發散風寒。為使女同學的聲線盡快康復,醫師在方中加上鹹竹蜂,以青龍之勢驅寒逐飲,竹蜂之輕撫咽疏風。雖不能一服根治,但對證下藥,起碼使邪轉衰,正向旺。除了此例外,有不少案例,甚至從其他醫師的經驗中,證明中醫治療現時流行外感如上呼吸道感染療效不容忽視。往中醫的理論看,病毒細菌縱如洪水猛獸,治法萬變不離其宗,只要看準病因病機,有是證,用是方,方證相應,則藥到效驗。中醫,是能擔大任的。
編輯室
2013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