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5 10 月, 2021

濕疹醫案

一、趙醫師醫案

説起濕疹, 香港人再熟悉不過了。香港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偏高,濕度較大, 日常喜歡食用魚蝦蟹、蟶子、蜆等海鮮, 體質會偏濕。女孩子們大多皮膚幼白, 一不小心患上濕疹, 臉部和頸脖起了一片片紅疹,瘙癢難忍, 忍不住用手去撓,它就會滲出一點點黏液, 長出小水泡, 急哭了女患者, 擔心破壞了臉部儀容。小孩子生濕疹, 臉部、頭部紅腫,被同學取笑排擠。夜晚皮膚患處痕癢的時候, 睡不着覺,變得脾氣暴躁, 影響白天的工作和學習。濕疹患者還容易患上鼻敏感、哮喘和食物敏感。這個惱人的皮膚病起因,是由於患者的皮膚表層細胞比較容易失去天然保護功能,易受細菌感染,而且皮膚較為乾燥,有時候一些化學物質、致敏原會滲入皮膚,刺激皮膚的免疫細胞,形成過敏反應。

濕疹是名符其實的香港風土病。中醫治療方面並沒有「千人一方」的捷徑,還是按照辨證論治原則,經方派弟子就用六經辨證框架,對病人逐一進行切脈問診,針對具體的病情構思治療方法,例如利濕,透表,溫陽等等,給予方劑治療的過程中,顧及治標與治本,所用的藥物都是天然植物和礦物,安全性方面可以更加放心,由於這樣,中醫在濕疹治療上有它的優勢。

有人說,這不過是皮膚上的小毛病,無須大驚小怪,我提醒大家切勿「大意失荊州」啊。患上濕疹治療宜早不宜遲。常常見到濕疹病程長的患者,同時有鼻敏感,氣管敏感,哮喘,另一批患者則有食物敏感、腸敏感,甚至結腸炎。這當中存在必然的聯繫嗎?回答是有的。皮膚的免疫細胞長時間受到刺激,會引起身體更廣泛的免疫反應,這類病人有一些會告訴我,做過一組免疫學檢測, IgA,IgG,lgM,有一些數值是不正常的,所以治療越及時越好。

最近接到過一宗濕疹特別煎熬的病例,某女士,職業是文員,未婚,年齡45 歲,三年前診斷出乳癌,一側乳房切除手術後,接受化療,因化療不耐受引致胰腺炎,隨後又發生骨質退化,左手前臂骨折需植入鋼片。病人多年前已經患上濕疹和風疹,身體植入鋼片更加引起免疫反應,加上癌症雙重打擊下,苦不堪言,當時全身性濕疹正在滲液,非常痕癢,夜難入寐,脾氣暴躁,直言生不如死。平時易餓多食,便秘,肥胖,體內毒素排出不理想,繼而關節疼痛。察其脈,脈細緊,觀其脈,舌色淡紅,苔薄白,證屬太陽、太陰合病,營衛失調,中虛裡濕,治以調和營衛,溫中袪濕,方藥選用「桂枝二麻黃一湯」加生地黃,千里光,地膚子,防風,每日一劑,煎服。另外再處方外洗劑:蛇床子、地膚子、白癬皮、桂枝、生麻黃、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千里光、一枝黃花、冰片(後下),煲水外洗,每日一次。結合針灸,三日針一次。一週後,內服改處方為「苓桂朮甘湯」合「甘麥大棗湯」加生石決明,炙麻黃、生地黃、防風、白癬皮、生大黃(後下),日服一劑。外洗方如前,針灸治療如前。治療至第四週,內服藥改用祝諶予先生的「過敏煎」: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甘草,加荊芥,大黃,合「苓桂朮甘湯」,每日服一劑,外洗方如前,再進五週。然後,苓朮類方劑加甘麥大棗湯,輪流與「過敏煎」交替使用,並將針灸改為七日針一次。治療四個月,濕疹痊愈。

治療小兒濕疹比成人療效要好。一名九歲女孩,起病兩個月左右,處方內服中藥「苓桂朮甘湯」合「⽢甘麥大棗湯」,加黨參、麥芽,內服七劑,之後改予「黃芪桂枝湯」加麻黃、生地黃、白癬皮,調營、涼血、止癢,又加外洗地膚 子、蛇床子、銀花藤、桂枝、千里光、蒲公英、生麻黃、冰片(後下),七日,療效顯著,一旦方證對應,如入坦途。

另一個5歲患兒,有濕疹和自汗,兼有鼻敏感鼻炎。這是一個三病同時發生的例子。給予苓桂朮甘,甘麥大棗,玉屏風散三條方相合,加太子參,石決明, 生地黃,兩週見效,正在鞏固治療。

資料來源:編輯室

 

二、李可醫案

過敏性濕疹

白改素,女,35歲,南王中煤礦家屬,1983年9月7日初診:患過敏性濕疹52天。初病右頭維穴處起紅疹,瘙癢極重,搔破後流黃水,浸淫成片。繼而背部及少腹起大片風團,搔破後流黃水。日輕夜重,奇癢不能入睡。近1周來繼發感染,泛發性膿皰瘡佈滿少腹及背部。腹股溝及耳後淋巴結腫硬劇痛。脈細數,舌尖部有瘀點。經抗菌、抗過敏治療20日不能控制,濕熱化毒深伏血分,擬方清透:

基本方加二花90克,連翹、木鱉子各30克,苡仁45克,蒼朮、黃柏各15克,“全蟲12只,蜈蚣2條”(研末沖服)土伏苓120克,煎湯代水煎藥,3劑,日3夜1服,因劑量大,共服5日,痊愈。(大劑量土伏苓對重症濕疹,確有覆杯而愈之效)

《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