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耳鼻喉科醫案

眩暈醫案

一、岳美中醫案
補虛袪風法治療眩暈症
麻某,女性,48歲,於1974年3月19日來診。
  主訴:患眩暈症4年余。閉經已4年,汗出,經常暈倒僕地,惡心,有時嘔吐,血糖75mg/dl。診斷為低血糖症,久治未愈。
  切脈,沈取粗大,觀舌,質淡,舌上有薄白苔,血壓100/70mmHg,軀體肥胖,不任勞累。
  眩暈,頭目昏眩而昏厥之謂,其原因多種,屬於虛者十之八九。《內經》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仲景則以痰飲為先,河間、丹溪謂「無火不暈,無痰不眩」,多因脾胃氣虛,痰聚中焦而上泛,火借風力而飛揚。
  痰火乃其現象,氣虛是其本質。細詢患者,起初因勞倦過度兼汗出不止而得,舌淡是脾陽虛,而舌本苔白、脈大是運化失權,納入之水谷不化精微,而釀成痰濕,瀰漫中焦,遭肝風夾持,時時泛濫上衝,故眩暈僕倒,
  持久難愈。治取健脾滌痰為主,輔以補虛瀉火祛風。李東垣半夏白術天麻湯主之。處方:姜制半夏45克,炒白術30克,麥芽45克,炒神曲30克,米泔浸蒼術、黨參、蜜炙黃芪、陳皮、茯苓、澤瀉、天麻各15克,乾姜9克,酒黃柏6克。共為粗末,分成30包,宗東垣法小量久服,避免脾胃久虛,不能多納,緩緩治之,以便由量變達到質變。每服9克,煎兩次,合在一處,分兩次,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溫服之。
  本方以補脾胃為主,取半夏和胃以化中焦之濕痰,痰多阻滯,則以神曲、麥芽消之;痰系水濕,則以二術、茯苓、澤瀉利之;究其痰濕之來,因脾胃虛弱,以致中焦停痰蓄飲上衝而頭目眩暈,則以參、芪之大力補氣,合術、苓以健脾,乾姜溫脾,橘皮行氣,黃柏清火,天麻祛風。培本治標並進,適用於脾胃虛弱、慢性頭暈、手足倦怠。
  7月27日復診:服上方3料,共90包,頭暈汗出基本痊癒。月經來一次,量少。不久前因勞累,又復汗出惡風,心慌心跳,為疏保元生脈湯。處方:生黃芪15克,黨參12克,桂枝9克,炙甘草9克,麥門冬12克,五味子6克。囑煎服數劑,止汗而補氣以善後。
又,張某,男,56歲,於1974年5月7日來診。
  主訴:1960年開始頭暈目眩,曾在1963、1964年因施治得愈,後因工作勞累復發。發時經常晨起出現,走路時則眩暈欲僕地,必抱持身邊人或物得免,瞬時即平復,耳鳴,乘車不敢面向後,行走身搖晃,不敢自行過馬路,時時有頭重腳輕之感;汗多,稍一體力活動或精神緊張則出汗,多數是出冷汗;鼻多清涕,晨起噴嚏尤多,有時帶血。血壓偏低,一般為90~100/60~70mmHg,總膽固醇300~360mg/dl,長期低熱,體溫37.3℃~37.6℃,並有腰、腿部關節炎,增生性脊柱炎,肺氣腫,眼底視網膜動脈反光增強。
  綜合各種病情及脈舌現象,是氣血兩虛,脾胃陽氣不足,自身缺乏控制能力,所以出現種種不足病變。以治內耳眩暈症驗方投之。處方:酸棗仁15克,懷山藥15克,桂圓肉15克,當歸15克,五味子9克。
  5月22日二診:服前藥6劑,16日曾大暈一次,但無倒轉感,症較前輕,脈舌同前,為處李東垣半夏白術天麻湯,為粗末,每日服12克。
  6月5日三診:服上方又暈一次,但較輕,血壓同前。仍服前方,因脈微氣虛,加重參、芪量。
  6月25日四診:頭暈大減,脈雖小而見有力,一周以來精神覺旺,前方加太子參繼服。
  8月1日五診:服藥月余,只輕度眩暈一次,能走路,食量增加,精神好,宿疾都見輕減,眩暈基本痊癒,但脈仍小弱,用東人參易太子參,再制一料服之。

《岳美中全集•上篇》

二、李玉海醫案
眩晕
  閻某,女,38歲,1985年11月2日初診,患者罹患眩暈年余,多方求治罔效,症見頭暈目眩,不能抬頭,嘔惡厭食,惡風畏寒,頭項強痛,背部酸楚,舌淡苔白,脈弦緊,此次臥床已達10余天。治擬疏通經氣,升舉清陽,方用葛根湯。處方:
  葛根30克,麻黃6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生薑6克,大棗12枚,甘草6克。
  迭進4帖,病苦若失,隨訪至今,眩暈未再復發。
按語:
  風寒之邪干於太陽,太陽經氣不疏,清陽阻遏,不能上承清竅,故而引發眩暈。頭項強痛,背部酸楚,惡風畏寒,脈弦緊等,皆葛根湯之征,故原方投之,藥到病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三、姜春華醫案
眩暈(耳源性眩暈)
  魏某,女,55歲,1973年10月22日初診。患耳源性眩暈病已7年,發作時視物轉動,如坐凌空,素患支氣管炎,咳嗽痰多白沫,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滑大。証屬痰飲上泛,宜溫化痰飲,用苓桂朮甘湯加味:
  茯苓15克,桂枝9克,白朮9克,甘草6克,五味子9克。
  連進14劑而愈,隨訪兩年未發。
按語:
  姜春華教授擅於用苓桂朮甘湯治療眩暈証之屬於痰飲上泛者,如屬耳源性眩暈,姜老常加五味子,並重用至9克。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四、趙醫師醫案
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症)-苓桂朮甘湯
俗稱「耳水不平衡」
吳先生,病例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85年X月,職業:結構工程師,婚姻狀況:已婚,到診日期:2019年3月5日。
西醫診斷:耳水不平衡(美尼爾氏症)。
中醫辨證:二周前患上呼吸道感染(U.T.I.),發熱(BT38.5℃),咳嗽,膿痰,鼻塞,流涕,頭痛。經西醫治療,十天後上呼吸道感染證狀消失,留下眩暈證狀,昨天早上起床後,突發劇烈眩暈,天旋地轉,頻頻作嘔,急召救護車送急診室治療。出院後眩暈頻頻發作,親人介紹前來求診。首診:舌紅,苔薄白,脈細緩,血壓:120/85mmHg,心率:85/分,血含氧量SpO2:98%。證屬太陽、太陰合病,營衛失調,外邪內飲,治以調和營衛,解表化飲,方藥選用 〝苓桂朮甘湯〞加熟附子,野天麻,姜半夏,生石決明,生牡蠣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茯苓四錢、桂枝五錢、白術五錢、炙甘草錢半、熟附子二錢、野天麻一錢、姜半夏二錢、生石決明一兩、生牡蠣一兩,每天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一次,共針十次。
醫囑:均衡飲食,多食蔬果,戒食辛辣,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症),證屬太陽、太陰合病,營衛失調,外邪內飲,治以調和營衛,解表化飲,方藥選用 〝苓桂朮甘湯〞加熟附子,野天麻,姜半夏,生石決明,生牡蠣飲服,結合針灸,加強療效。〝苓桂朮甘湯〞來源於《傷寒論》,本方是桂枝甘草湯加茯苓、白朮而成,功治外寒內飲證,故本方加熟附子,野天麻,姜半夏,生石決明,生牡蠣,治療本醫案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症)所造成嚴重眩暈證,有良好療效。

(維護私隱權,已將病人的真實個人資料隱去)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19年12月

五、趙醫師醫案
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症)-真武湯
俗稱「耳水不平衡」
卓先生,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87年X月,職業:律師。婚姻狀況:已婚,2019年 4月1日到診。
西醫診斷:耳水不平衡(美尼爾氏症)。
中醫辨證:患者間歇性反覆發作眩暈多年,發作時天旋地轉,嘔吐,需注射西藥緩解,畏寒怕冷,四肢冰凍,精神疲倦,日常食欲差,睡眠差,二便正常,舌淡紅、苔白,脈細弱,證屬太陰、少陰合病,陽虛內飲,水飲上犯,治以溫陽利水,驅寒化飲,方藥選用〝真武湯〞加澤瀉、粟米芯、生龍骨、生牡蠣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熟附子三錢、乾薑二錢、白朮一兩、白芍三錢、茯苓四錢、澤瀉五錢、粟米芯一兩、生龍骨一兩、生牡蠣一兩,每天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一次,共針十次。
療效跟進:治療後病癒。
醫囑:均衡飲食,多食蔬果,戒食辛辣,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症),證屬太陰、少陰合病,陽虛內飲,水飲上犯,治以溫陽利水,驅寒化飲,方藥選用〝真武湯〞加澤瀉、粟米芯、生龍骨、生牡蠣飲服,結合針灸,加強療效。〝真武湯〞來源於《傷寒論》,本方是附子湯去人參加生薑而成,功用溫陽利水,驅寒化飲,故本方加澤瀉、粟米芯、生龍骨、生牡蠣,治療本醫案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症),嚴重眩暈證,有良好療效。

(維護私隱權,已將病人的真實個人資料隱去)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19年12月

六、趙醫師醫案
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症)-五苓散
俗稱「耳水不平衡」
陳女士,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59年X月,職業:會計師。婚姻狀況:已婚,2019年5月7日到診。
西醫診斷:耳水不平衡(美尼爾氏症)。
中醫辨證:患者患眩暈證十年餘,發作時天旋地轉,嘔吐,精神疲倦,食欲佳,畏寒,睡眠差,二便正常,舌淡紅、苔白,脈細緊,證屬太陽,太陰合病,營衛失調,內飲上犯,治以調和營衛,逐飲利水,方藥選用〝五苓散〞合〝甘麥大棗湯〞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豬苓二錢、澤瀉五錢、桂枝五錢、茯苓四、白朮五錢、浮小麥一兩、炙甘草錢半、哈密紅棗一粒,每天飲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一次,共針十次。
療效跟進:治療後病癒。
醫囑:均衡飲食,多食蔬果,戒食辛辣,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症),證屬太陽,太陰合病,營衛失調,水飲上犯,治以調和營衛,逐飲利水,方藥選用〝五苓散〞合〝甘麥大棗湯〞飲服,結合針灸,加強療效。〝五苓散〞與〝甘麥大棗湯〞來源於《金匱要略》,二方合用,調和營衛、逐飲利水,治療本醫案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症),有良好療效。

(維護私隱權,已將病人的真實個人資料隱去)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19年12月

口腔潰瘍(狐惑病)

一、趙醫師醫案
  2015年冬,患者60歲,女,職業:自僱人士,自訴近期口腔潰瘍反覆發作。脈細弦,舌尖紅,微有齒痕,苔薄白,大便微溏,當時口腔內有兩處潰瘍。辨為半表半裡陰證,處以甘草瀉心湯,連服三劑而癒。再訴以下肢靜脈二處輕微腫脹疼痛,求方。仍處以甘草瀉心湯,三劑,隔日服一劑。以後以苓桂朮甘湯調理,三劑。服藥後痛止。兩個月後視患處,腫脹已消九成。此所謂異病同治也。
資料來源:編輯室
二、胡希恕醫案
甘草瀉心湯治典型狐惑病
  這個病,初得也是狀如傷寒、默默不欲飲食、惡心等,類似小柴胡湯證,這個方子也類似小柴胡湯,可是它沒有柴胡,因為沒有那麼大的熱。我遇到過一個女病人,證候跟論中所述一點兒不錯(《金匱要略》第三篇第10條),她一開始得這個病的時候像患重感冒。那還是我在前門外住的時候,我就給她吃甘草瀉湯,她吃完就好了。後來我在臨床遇到的口腔潰瘍,用這個方子也好使。這個病有時候偏於有熱,口咽較乾,可以加石膏;有時候煩得厲害,可以加生地黃。我用這種方法治這種病,還沒遇見過治不好的。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

三、胡希恕醫案
甘草瀉心湯合苦參湯治癒白塞氏病
  「到這裡,我把狐惑病講完了。我們從頭想一想,狐惑病是很容易辨明的,也就是中醫叫關口的地方,即孔竅之處,上面有口腔、咽喉、眼睛,下面有前後陰,這些孔竅的黏膜發炎了。這就是白塞氏綜合徵(即白塞氏病),這是西醫的說法。據我們古人的說法,狐惑病頗似白塞氏綜合徵,雖然不是這種叫法,但是白塞氏綜合徵把它概括進裡頭了。就算不是白塞氏綜合徵,真正的口腔潰瘍,前後陰的潰瘍,用這種法子,也很適合,這些我都試驗過。」
  編者按:胡希恕先生曾以甘草瀉心湯內服,合苦參湯外用治愈白塞氏綜合徵,這在《經方傳真:胡希恕經方理論與實踐》《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胡希恕》《胡希恕病位類方解》中皆有相同記載。下面一例是胡希恕先生自己記錄的,轉錄如下:
  1970年夏,余方從河南歸來,呂院長訴,有一解放軍同志(女)曾幾次來院,說數年前曾患白塞氏綜合徵,經余治癒,近日於意大利病又復發,特回國找余診治。乍聽之下,不禁愕然。不久患者果然前來,但事隔多年,余已不復記憶,經過一番問答,乃知數年前,她曾以口腔潰瘍來門診治療。近在意大利經西醫確診為貝赫切特綜合徵(即白塞氏病),口腔及前陰俱有蝕瘡,與服甘草瀉心湯加石膏,另與苦參湯囑其熏洗下陰,不久均治。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

資料整理:編輯室

整理:2019年11月

腮腺瘤醫案

五苓散(醫案一)

陸小姐,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62年X月,職業:護士,婚姻狀況:已婚,2019年1月12日到診。西醫診斷腮腺瘤。中醫辨證患者三個前出現右則耳後腫大,醫生診斷患良性腮腺瘤,腫塊日漸增大,患者拒絕手術治療,由親人介紹而來求診。絕經四年,患耳水不平衡,經常眩暈,嘔吐,常發病被送入急症室,首診:血壓高(BP:188/112mmHG),飲食尚可,中等身材,舌淡紅、苔白,脈細緊,證屬太陽經病,營衛失調,氣滯飲蓄、治以調和營衛,行滯袪飲。方藥選用〝五苓散〞加豨簽草、夏枯草、益母草、粟米芯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豬苓一錢、澤瀉五錢、桂枝五錢、茯苓四錢、白朮五錢、豨簽草五錢、夏枯草五錢、益母草五錢、粟米芯五錢,每天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一次,共針十次。 

療程跟進治療後臨床證狀減少,繼續治療。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煙戒酒,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腮腺瘤,證屬太陽經病,營衛失調,氣滯飲蓄、治以調和營衛,行滯袪飲。方藥選用〝五苓散〞加豨簽草、夏枯草、益母草、粟米芯飲服,結合針灸,加強療效。〝五苓散〞來源於《傷寒論》,本方加豨簽草、夏枯草、益母草、粟米芯,功能調和營衛,行滯袪飲,治療本醫案腮腺瘤,有良好療效。

 

 

理中湯(醫案二)

田先生,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83年10月,職業:科枝從業員,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7月18日到診。西醫診斷腮腺瘤。中醫辨證患者出現右耳旁腫塊,醫生診斷患急性腮腺炎,給消炎止痛治療,二周後形成腮腺腫瘤,體積3cmX2.3cmX3cm,醫生建議手術切除,患者擔心手術後遺症,而拒絕手術,親人介紹而來求診。身材高大,舌淡紅、苔膩,脈沉細,證屬太陰經病,中虛臟寒,外邪內飲,治以溫中散寒,化飲袪邪,方藥選用〝理中湯〞合〝四逆散〞加桂枝、貓爪草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太子參二錢、白朮五錢、炙甘草錢半、乾薑錢半、北柴胡二錢、白芍三錢、枳實四錢、桂枝五錢、貓爪草錢半,每天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一次,共針十次。 

療程跟進治療後腮腺瘤消細,繼續治療。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煙戒酒,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腮腺瘤,證屬太陰經病,裡寒中虛,外邪內飲,治以溫中袪飲,消腫散瘀,方藥選用〝理中湯〞合〝四逆散〞加桂枝、爪草飲服,結合針灸治療。〝理中湯〞和〝四逆散〞來源於《傷寒論》,二方合用,再加桂枝、猫爪草,功能溫中散寒,化飲袪邪,消腫散瘀,故治本醫案腮腺瘤,有良好療效。

 

 

附子乾薑湯(醫案三)

雷女士,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67年X月,職業:文員,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5月2日到診。西醫診斷腮腺瘤。中醫辨證七年前,右耳旁長一塊腫塊,醫生診斷患良性腮腺瘤,隨日子漸大,腫瘤大小:3.5cmX2.5cmX2.7cm,腫瘤壓迫臉神經,右側臉部癱瘓,右眼不能閉合,右嘴角歪斜,醫生建議手術切除,但後遺證是臉癱瘓,臉肌痿縮,右耳失聰,患者不接受手術,親人介紹而來求診。首診:大便秘結,下肢靜脈曲張,痔瘡便血,睡眠差,每晚需要服食安眠藥,飲食一般,身材高大,臉色蒼白。舌淡紅、苔白,脈沉細,證屬太陰經,少陽經合病,寒飲內結,氣滯瘀結,治以溫裡化飲,宣通氣血,方藥選用〝乾薑附子湯〞合〝四逆散〞加浙貝母、生牡蠣、夏枯草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乾薑二錢、熟附子三錢、北柴胡二錢、白芍三錢、枳實四錢、炙甘草錢半、浙貝母錢半、生牡蠣一兩、夏枯草五錢,每天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一次,共針十次。 

療程跟進治療後腮腺瘤消細,繼續治療。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煙戒酒,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腮腺瘤,證屬太陰經,少陽經合病,寒飲內結,氣滯瘀結,治以溫裡化飲,宣通氣血,方藥選用〝乾薑附子湯〞合〝四逆散〞加浙貝母、生牡蠣、夏枯草飲服,結合針灸,加強療效。〝乾薑附子湯〞合〝四逆散〞來源於《傷寒論》。二方合用,再加浙貝母、生牡蠣、夏枯草,功能溫裡化飲,宣通氣血,治療本醫案腮腺瘤,有良好療效。

 

 

桂枝茯苓丸(醫案四)

陳先生,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82年X月,職業:金融從業員,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9月7日到診。西醫診斷腮腺瘤。中醫辨證2017年7月出現在側腮腺炎,西醫處方抗生素二周,抽組織檢查是良性腫瘤,CT檢查腫瘤大小:3.3cmX3.5cmX3.9cm,醫生建議手術切除,他擔心手術後遺症,故拒絕手術,親人介紹而來求診。飲食一般,身材中等,舌淡紅、苔白,脈細緩,證屬太陽經,少陽經合病,營衛失調,氣滯血瘀,治以調和營衛,宣通氣血,方藥選用〝桂枝茯苓丸〞合〝四逆散〞加水蛭、虻蟲、猫爪草、夏枯草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桂枝五錢、茯苓四錢、牡丹皮三錢、桃仁四錢、北柴胡二錢、白芍三錢、枳實四錢、炙甘草錢半、水蛭半錢、虻蟲半錢、猫爪草二錢、夏枯草五錢,每天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一次,共針十次。 

療效跟進治療後腮腺瘤縮細,繼續治療。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煙戒酒,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腮腺瘤,證屬太陽經,少陽經合病,營衛失調,氣滯內血瘀,治以調和營衛,宣通氣血,方藥選用〝桂枝茯苓丸〞合〝四逆散〞加水蛭、虻蟲、猫爪草、夏枯草飲服,結合針灸,加強療效。〝桂枝茯苓丸〞和〝四逆散〞來源於漢朝張仲景《金匱要略》和《傷寒論》。二方合用,再加水蛭、虻蟲、猫爪草、夏枯草,功能調和營衛,宣通氣血,消腫散結,治療本醫案腮腺瘤,有良好療效。

 

 

排膿散(醫案五)

楊先生,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79年7月,職業:建築工人,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11月12日到診。西醫診斷腮腺瘤。中醫辨證兩年前,兩則耳旁各長一塊腫塊,醫生診斷患良性腮腺瘤,隨日子漸大,醫生建議手術切除,但擔心手術後遺證,親人介紹而來求診。首診:飲食一般,身材高瘦,臉色蒼白。舌淡紅、苔白,脈細澀,證屬少陽經病,氣滯血瘀、蘊結成瘤,治以宣通氣血,散結消腫,方藥選用〝四逆散〞加浙貝母、生牡蠣、夏枯草、桔梗、僵蠶、路路通、王不留行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北柴胡二錢、白芍三錢、枳實四錢、炙甘草錢半、浙貝母錢半、生牡蠣一兩、夏枯草五錢、桔梗二錢、僵蠶半錢、路路通二錢、王不留行四錢,每天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補瀉手法,每三天針一次,共針十次。   

療效跟進治療後腮腺瘤消細,繼續治療。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煙戒酒,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腮腺瘤,證屬少陽經病,氣滯血瘀、蘊結成瘤,治以宣通氣血,散結消腫,方藥選用〝四逆散〞加浙貝母、生牡蠣、夏枯草、桔梗、僵蠶、路路通、王不留行飲服,結合針灸,加強療效。〝四逆散〞來源於《傷寒論》,本方加浙貝母、生牡蠣、夏枯草、桔梗、僵蠶、路路通、王不留行,功能宣通氣血,疏解氣機,散結消腫,治療本醫案腮腺瘤,有良好療效。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