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經典賞識

大柴胡湯怎樣治哮喘?治多囊卵巢症?

經方大師胡希恕曾經用「大柴胡湯」治愈哮喘病,很多人都嘖嘖稱奇,舉一個病案:康某,男性,36歲,病歷號143153,1964年4月29日初診。3年前因食青辣椒而發哮喘,在東北久治不效,而來京求治。冬夏皆作,始終未離氨茶碱(止喘西藥)。半年來多服補肺益腎之劑,證反有增無減。近日哮喘發作,晝輕夜重,倚息不得臥,大汗淋漓。伴胸悶腹滿,口乾便秘,心悸眠差,苔薄白,脈沉緩。

證屬少陽陽明合病,兼挾瘀血而現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湯證:

柴胡12克,黃芩10克,生薑10克,半夏12克,枳實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大棗4枚,大黃6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45克。

結果:上藥服2劑,諸症減輕。3劑後大便通暢,哮喘未作,停用氨茶碱等。但因仍有口乾,原方再服3劑遂愈。1966年9月25日出差來京,告知:2年來曾數次感冒咳嗽,但未發哮喘。(稿自《經方傳真》)

胡師對「大柴胡湯」這條方的解釋,指出「病已並於陽明,則須大黃兼攻裡,……加枳實以治心下堅,加芍藥以治腹滿痛,故此治少陽陽明並病……。」

胡師為「大柴胡湯」編的方歌歌訣,也很明快很易懂,「大柴胡湯用大黃,夏芩枳芍棗生薑,病傳少陽兼陽明,胸脅滿痛不用慌。」

那麼這就很明確了,大柴胡湯治少陽經兼陽明經的病。只要辨證認準了少陽陽明並病,就有用上它的機會。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多囊卵巢綜合症,有沒有一套一概而論的固定治法呢?我們認為還是要先辨證。常見同一個西醫的病名,會有多種中醫的治法,(同病異治特色)。這個病通常是女性因為雄性激素過度上升所導致的,有一種說法,不一定最精確,或者能幫助我們理解,因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女性的卵巢內出現多量不成熟的卵子,正因為它不成熟,卵泡未能像正常排卵一樣排出,它又沒有破裂,留在卵巢內堆積成一個個小囊,便成為卵巢囊腫。「多囊卵巢綜合症」,西醫稱作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症狀包括月經不規則、無月經、經量過多、多毛症、粉刺、盆腔疼痛、難以受孕。多數醫學研究認為是受遺傳因素影響。中醫亦認為,先天正氣不足是內在原因。一個女孩子在成長發育階段,如果腎氣充盛,可以為正常卵泡的排出提供原始動力,於是就正常行經,容易受孕。如果腎氣虧虛(現代醫學語言說激素比例失調,黃體酮不足,雄性激素過多),冲任不暢達,則不能促進卵泡成熟,不觸發排卵。

2020年3月,接診一位這樣的病人,已經知悉自己多囊卵巢綜合症10年,亦知道避孕藥治療只屬治標,且有副作用,所以不選擇服食。到診時,年齡27歲,已經閉經近10年,身高1.5米,體重180磅,粉刺,脫髮,便秘,易餓,多食,膝痛,性情易怒。此病與先天有很大關係,屬腎氣虧虛,又兼肝失疏泄,氣機失調,按一般中醫分型論治屬腎虛肝鬱型。我們用《傷寒》六經辨證,刻下脈細緊,舌淡紅,苔薄白,認為證屬少陽陽明並病,氣鬱裡結,致冲任失調。如果不及時作出適切治療,有可能繼發血糖、血壓、心臟等疾病,或阻塞性睡眠呼吸問題。治療思路:和解清裡。方藥選用「大柴胡湯」加減,宣通氣血,疏解病人的氣鬱裡結,「大柴胡湯」的方解已經在上面提到過了,運用時加牡丹皮、蒲公英、有時加桔梗,活血散瘀通經,散癥積。

治療後,患者大便漸漸通暢,不再暴食,暗瘡粉刺消失,停止脫髮,體重由180磅減至130磅。治療5個多月經期終於復來,此後40天左右行經一次,至最近月經週期大約32天一次。整體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現在仍接受湯藥及針灸治療,以期達到正常女孩子的生活質量。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8月

 

學習《傷寒論》針灸取穴心得

循經取穴

針灸如何取穴,如何形成一套成熟的取穴經驗,是需要長期學習和反覆實踐的,臨床上因病人身材的高矮肥瘦各有不同,要做到精確取穴每每需作出適當的調整,偏差亦是有可能出現的。但是我們針灸的目的是治病,一定有些原則是不可偏離的,是甚麼呢?經脈的循行不可偏離。《傷寒論》第8條「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第292條「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第343條「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我們可以看到,針足陽明,灸少陰,灸厥陰,都沒有明確指出取哪個穴位針刺哪個穴位艾灸,只是指出了經脈,學中醫的人就應該心中有數,這是給了我們一個方法,指出循經取穴的路線,在循經取穴的原則下,選穴首先「勿失其經」,具體在這條經脈上選取哪一個穴位,或者哪幾個穴位,醫師就應該根據病情而定了。

 

由局部入手,內外合治

《傷寒論》原文117條,「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這是說一個人得了表證,醫者用燒針刺他以使他出汗,本想治表證,但是被針灸的地方腫起來了,這就是發生了局部感染。由此又再發生一個奔豚證,是一種神經症候,病人感覺有股氣從少腹上衝胸心。從局部的病到並發症,怎麼治呢?張仲景告訴我們先用灸,「灸其核上各一壯」,疏散局部寒邪,治療針處感染,(就是腫起那一處) 然後第二步再用藥,用「桂枝加桂湯」,以泄奔豚之氣。這就是先從局部入手,再進行內外合治。

第171條,「太陽少陽並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這裡是說,病人先得了太陽病,病又傳入半表半裡,發生少陽病,而太陽病還不罷,叫做太陽少陽並病。仲景說,可以用針刺之法。刺大椎穴,意思是取督脈上的穴,大椎,它是手足三陽與督脈之會,再配膀胱經肺俞穴,少陽肝俞穴,袪除胸腹間的邪熱之氣,疏解太陽表邪導致的頸項不適和眩暈,還有少陽經證的「心下硬」。

 

利用經脈開闔轉樞關係阻止病傳

《傷寒論》第8條「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太陽經病,得之七八天,太陽本經行盡,應當自解而愈,如果不愈呢,病不見好就有傳變至陽明經的可能。這時候用針,就不能只顧太陽經或督脈穴,而應該針刺足陽明經,比如足三里,截斷這個病的傳變。這裡可以看到,想阻止病的傳變,怎樣去選經用穴,仲景給了很重要的提示,我們用心揣摩一下,把三陰三陽轉經的關係牢記、活用,截斷扭轉病傳是有可能的。

 

隨證之虛實而取穴

《傷寒論》143條,「婦人中風,發熱惡寒,適經水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脇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這段是說,婦女正在感冒時來月經,此時血虛子宮虛,外表邪熱乘虛而入血室,人得病往往都會這樣,身上哪個地方虛了,客邪之氣就往哪裡去。熱入血室常常出現柴胡證,所以「胸脇下滿,如結胸狀」;而同時有「譫語」,胡言亂語了,這就提示有陽明證,但又不絕對是陽明,也可以是熱入血室造成的,它影響到腦系。仲景説,這時刺期門。胡希恕說,就是解這個地方的實熱。在針灸治療上刺期門是祛胸中邪熱。這樣取穴,就是隨證之實而取穴。

《傷寒論》142條,「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脈弦,五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這裡面說的「頭項強痛」,辨證是屬太陽證;「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是涉及少陽證,不過,注意到「或」「時如」這些字眼,它不是很肯定,提醒讀者少陽證不明顯,時有時無。仲景說可以用針刺,「當刺大椎第一間」,就是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脊突之間進行針刺,同時還取肺俞穴和肝俞穴。刺大椎第一間的作用,是瀉胸中熱氣,解上焦表證。少陽病只可和解不可發汗,所以「慎不可發汗」。到第五日的時候,病人譫語,還不止,變成少陽和陽明並病了,成實證了,此時「當刺期門」,刺期門穴袪胸中邪熱。

可見,根據病的虛實表裡,再取穴治療,也是一種方法。

 

辨證取穴

《傷寒論》第24條:「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這段說的是,病人太陽中風桂枝湯證,服藥不但病沒好,反而煩躁不解。這種表現是屬於經腧不利,因邪犯清陽,邪盛氣滯,肌不和,肌肉呈現太過緊實甚至充血狀態,(拔罐、刮痧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服中藥後藥力受阻,這時可用針灸,取穴在頭,取風池穴疏風清熱通絡,取風府穴打通督脈陽氣,扶正氣。然後再給予桂枝湯內服,病就得好了。

這裡告訴我們,針灸治療和藥物治療要靈活配合。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8月

經方大師胡希恕講《傷寒論》

《傷寒論》第一百七十七條原文: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炙甘草湯方

甘草 四兩(炙) 生薑 三兩(切) 人參二兩  生地黃 一斤  桂枝 三兩(去皮)  阿膠 二兩  麥門冬 半升(去心) 麻仁 半升  大棗 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胡希恕講解:這個「脈結代」,不一定要用炙甘草湯,但是「心動悸」,血不足以養心,則心動悸,真正由於虛,由於陰虛了,可以用炙甘草湯。有些結代脈,如抵當湯,脈沉結,沉脈中見結,沉脈有時停下下,實證裡頭有很多是瘀血證,反倒用下劑。

可是實證沒有心動悸,如果心動悸相當厲害,動悸是驚恐的意思,這時炙甘草湯是有作用的。

此方是桂枝湯去芍藥,裡面有桂枝、生薑、大棗、甘草,另加些滋陰藥阿膠、麥冬、麻仁、地黃,同時加人參健胃。所以生血生津液,胃要是壞了是不行的。而且方名也給我們個啓示。生地用一斤,麥冬半升,都是大量,不說生地麥冬湯而說炙甘草湯,炙草不過四兩,為什麼?甘能養脾,古人認為是甘藥都是健胃的,這裡滋陰藥皆為甘藥,尤其麥冬,麥冬湯有健胃作用。

這(個)方主要是健其胃氣為本的,尤其陰分太虛了,當然也給滋陰藥,桂枝外調營衛,此方主要內滋陰津液,然後健其胃氣,這是一種治血虛、脈結代的正法,不健胃是不行的。

後世又稱復脈湯,是錯的,真正脈要是絕,只能用通脈四逆湯,此方復不了脈。此方是治脈結代,出現間歇(指脈象),復間歇可以,不是脈沒有了。真正到了心臟衰了,此方寒性藥用不得。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7月

胡希恕治療冠心病常用方劑

(1)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第2條:「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胡希恕認為冠心病(胸痹心痛)多是邪實之證。以六經辨證原則,常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

引用一例:李某,男,67歲,病案號xxx790。初診,氣短,胸痛,胸悶一月餘。經某醫院診斷為「心肌梗塞」(愈合期),曾服西藥復方硝酸甘油、氨茶碱等無效。又找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痰通絡(白人參、黃芪、瓜蔞、赤芍、降香、桃仁、薤白、郁金)治療近月,未見明顯療效。近症以左胸灼熱痛,氣短,動則明顯,時寒時熱,心下堵,口苦,時頭脹,失眠,大便微乾,舌苔黃,脈弦滑。胡希恕處方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12g、半夏9g、黃芩9g、白芍9g、枳實9g、大棗4枚、桂枝9g、茯苓12g、桃仁9g、大黃6g、生石膏30g、炙甘草3g。

二診,上藥服三劑,各症均已,唯感夜間憋氣,食後燒心,大便乾,舌苔黃,脈弦滑略數。上方增大黃為9g。

三診,上藥服二劑夜間憋氣已,外出活動仍感氣短,但休息後症狀漸漸消失,未再來診。今咳一周而來診,與半夏厚朴湯加味。

按:本例在前後治療過程中,都用了活血理氣藥,但前醫無效,而胡老治療療效明顯,其關鍵是:前醫未注意患者的寒熱虛實,而胡老首先認清是實熱,並定位在半表半裡,再進一步辨出是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方證,故效如桴鼓。類似這一治驗是不勝枚舉的,這裡僅再看胡老回憶的一個病例,更可了解胡老治冠心病的特點和辨方證的準確。

 

(2)大柴胡湯合桃仁承氣湯

1950年冬,一個叫做齊興華的東北人,時年50歲,平時有心臟病,常心悸,胸悶,兩手膚色不同,一紫一白。一日起床時突然發作胸悶心痛,其痛如刀割,並大汗淋漓,不敢挪動,時時哀叫,其妻給服鴉片而不見效。請西醫馬大夫急診,注射強心劑不效。胡老至,診脈細弱而有神,因謂不要緊。馬大夫聞言提起診包欲走,被家屬挽留,謂:“不是外人,不要見怪”。馬大夫仍問道:“君何以言不要緊?”胡老答曰:“中醫看脈象尚有神。”馬大夫請胡老診治,胡老處方與大柴胡湯合桃仁承氣湯一劑,立即煎服,不久痛已。續服前方兩劑,兩手膚色變為一樣,心絞痛未再作。本例因是回憶病例,當時無心電圖可證,但據患者心區痛甚,並伴見大汗淋漓,很難排除心肌梗塞。但無論是否,胡老把這些症辨為實證、大柴胡湯合桃仁承氣湯方證,是獨具慧眼的。

冠心病常有血液循環不好,而出現四肢發涼、胸悶氣短、面色蒼白、疲乏無力等,中醫辨證當屬陽虛,這種陽虛是標,而痰飲瘀血阻滯是本,胸陽被阻使陽氣失運,也是邪實之證。

 

(3)瓜蔞薤白半夏湯

安某,女,74歲,病案號162346。

初診日期1965年6月14日:患心絞痛一年多,常胸前劇痛,每發作則不能平臥,呼吸困難,經常服用硝酸甘油、氨茶碱等,大汗出,口乾不思飲,大便乾,舌苔白厚,脈弦細。證屬痰飲阻胸,瘀血阻絡,治以化痰通陽,祛瘀通脈,與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

瓜蔞45g,薤白27g,半夏75g,白酒2兩,桂枝9g,枳實9g,桃仁9g,陳皮30g,白芍12g。

結果:上藥服三劑,痛減,但小勞則發心區痛。上方加茯苓2g,繼服六劑,胸痛時作時休,仍以上方加減,服一月後,胸痛不再發作。

胡老在瓜蔞薤白半夏湯方解中講到:瓜蔞開胸逐痰止嗽,薤白散結止通,合以為方,故治胸痹痛而喘息咳唾者。煎以白酒,更使藥力暢行無阻也。

而用大量半夏,是因飲逆較甚之故。祛除痰飲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之法。《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第1條「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就是說上焦陽虛,下焦的寒飲盛,寒飲上逆,故使胸痹而心痛也。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經方大師胡希恕講《傷寒論》

《傷寒論》第一百八十一條原文: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胡希恕講解:為什麼發作陽明病呢?底下也作一個問答來解釋,「答曰」,太陽病那個階段,病之初作大概都發作太陽病了,太陽病咱們講過了,「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在太陽病的階段,經過發汗,或下,或利小便這些方法的治療。這種方法的治療呀,都足以亡失津液,亡人身上的水分啦,水分大量亡失,胃裡頭也乾,胃中水分也被奪嘛,所以「胃中乾燥」,這就是要轉屬陽明,「因轉屬陽明」。

轉屬陽明大便就要硬,就要拉不出屎來了,「不更衣」。古人管如廁叫更衣,換個衣裳,所以更衣就是大便的一個互詞。

「內實,大便難」,內實就是胃腸裡頭實,大便難,排不出便來。這就叫陽明病,「此名陽明也」。

陽明呀他就舉一個例子,說這是由太陽病轉屬陽明。

編輯室按:陽明病就是我們常說的裏陽證,我們要認識它是病邪充斥於腸胃的一種病。實和熱都屬陽,所以就是陽明病。

辨陽明病,根據它有不同的來歷,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這些都有胃家實的關鍵症候。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經方大師胡希恕講《傷寒論》

《傷寒論》第一百九十六條原文: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胡希恕講解:陽明病裡熱蒸汗外出,依法當多汗,如果反無汗,其原因有很多的,這條說的是虛,甚麼虛呀?津氣虛。

(指病人)他也要出汗,沒有汗,就像蟲子爬似的,外邊不見甚麼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熱往外蒸,但沒有津液,津液少他不出多少汗,這甚麼道理呢?就(是)人津液虛。這津液虛,胃也不太強,這是肯定的,津液來自於胃,胃為水榖之海、津液之源嘛,它不能消化水穀,津液就虛。

他(病人)是很久就這樣,所以現在他得陽明病他也反無汗,這樣就不能吃承氣湯。如果是大便硬,只是根據脾約那種治法,吃點麻仁治脾。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經方大師胡希恕講《傷寒論》

《傷寒論》第一百八十條原文: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胡希恕講解:我們研究陽明病,就是說是裡陽證了,就是研究病邪充斥於胃的這麼一種病。

實與熱都為陽,所以這就屬於陽明病。那麼我們這一章書就是辨陽明病了。根據陽明病有些不同的來歷,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我們這一章,什麼叫陽明病?就是胃家實。

太陽陽明也好,少陽陽明也好,都得有胃家實的這麼一種關鍵的症候才能知道太陽陽明並病、少陽陽明並病,正陽陽明那就不用說了。

要是胃家不實呢?這個實要活看,我剛才說那個按之滿,拒按,疼,就症候上來看,這個就是邪實於胃腸,而發生陽明症候者,就叫胃家實,可以這樣理解。

總而言之,所謂陽明病就是邪充斥於胃腸的這麼一種病。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子午流注」是甚麼?

  子午流注,用現在通俗的語言來講,可以理解為「人體晝夜的節律」。
 .
  中醫認為,人體中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時辰在變,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會有盛有衰。因此,人身體內的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首尾相銜,循環流注。
.
  基於「天人合一」的觀點,中醫觀察到人體的變化會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間、日月星辰的運動而呈現出某些規律。「子午流注」就是關於這些規律。
.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21年4月

《黃帝內經》

  中醫的基礎理論著作《黃帝內經》,為什麼與君主有關係?據古代文獻記載,黃帝是原始氏族部落的首領,姓公孫氏,因生於「軒轅之丘」,又名「軒轅氏」,再因建國於有熊這個地方,又名「有熊氏」。
.
  他帶領族人戰勝了蚩尤以後,成為君王,「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所以稱「黃帝」。
.
  《黃帝內經》這本著作,假托黃帝有熊氏,與醫學家岐伯二人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論述醫道。故後世人又稱醫術為岐黃之術。
.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21年4月

「炙甘草湯」應用

為什麼「炙甘草湯」能治心臟病?

  W某,男,45歲,公職人員。2019年12月,前來看病的時候,自述胸悶心慌無力,話很少,把他的脈,雙手脈細緩而結,人長得虎背熊腰,面色暗黃黑,兩目無光,沉默之中帶著一點點無奈的苦笑,因為某種原因,醫院安排他三個月後再作檢查。被疾病折磨了幾個星期,心律不整,有時心率42次/分,舌體稍胖,色淡紅,苔白,精神疲乏。他表示不住院不打針,服中藥治療。這是社會激烈動蕩的時期,治病救人需要我們中醫。

  中醫診斷:胸痹,心陰陽俱虛

  西醫診斷:缺

病情不能等三個月檢查後再處理。

  一診,辨證為太陽太陰合病,營衛失調,中寒裡虛。處方: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浮小麥、大棗、炙甘草、生石決明、生牡蠣。五劑藥服完,病情依舊無起色。

  二診,脈細而緊,兼有結代之象,心率有時仍出現42次/分,夜晚睡覺感覺左胸疼痛劇烈,辨證依然是二陽合病,外邪內結,營衛虛弱,心陽不足,使心臟鼓動無力。《傷寒論》原文:「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第177條)估直接以炙甘草湯取法,處方:炙甘草、黨參(代人參)、生地、桂枝、阿膠、麥冬、胡麻仁、乾姜、大棗,加浮小麥、桃仁、生石決明。五劑。

  五日後復診,精神好轉,心情逐漸開朗,脈無結代,仍有細緊之象,心率回升至每分鐘50多次以上。

  三診,再處以炙甘草湯,如是者調理月餘,心律回復正常,症狀消失。

  為什麼「炙甘草湯」能治心臟病呢?這條方是以「桂枝湯」去掉芍藥調營衛於外,尤其以炙甘草為君藥,增量大棗,更加人參補益中氣以資氣血之源,以生地、麥冬、麻仁、阿膠滋養津血於內,此為太陽太陰合病兼氣血俱虛的適應證,治脈結代心動悸的良法。

  從此症的臨床表現,推測病人可能曾經受感冒病毒侵襲,故外邪內結。病人面色黃暗,心率每分鐘40多次,以24小時計算,總搏動心率只有6萬多次,心臟輸出的血液,對於一個這麼大的身軀,夠用嗎?如果等三個月後檢查,有了CT報告才用藥,生命沒有危險嗎?作為醫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掌握治病的主動機會。

資料來源:編輯室
整理於:2020年6月

胸痹醫案
雷祥發醫案

  韓某某,男,46歲,1983年4月8日就診。主訴,胸前區悶痛、氣短乏力已3月餘。症見面色不華,精神疲乏,胸悶作痛,虛煩多汗,心悸失眠,舌淡紅,脈結代(期前收縮)。據證分析:患者致富心切,除務農外,又兼養魚、釀酒等業,操勞過度,氣血虛損而致胸痹,治宜益氣通陽,補血養陰,方用炙甘草湯。處方:黨參30克,大棗15克,炙甘草10克,生地黃、麥冬、阿膠各20克,生姜、桂枝各5克,火麻仁6克。3劑,日1劑。取38度白酒40毫升與水同煎,阿膠烊化。

  6日後復診,精神尚好,心胸舒展,脈無結代,擬紅參30克,分3次用冰糖與水燉服,隨訪未復發。

[新中醫1993,(5):45]

按語:

  脈症合參,本案為氣血兩虛之胸痹,治用炙甘草湯益氣養血而通脈。方中以炙甘草、黨參、麥冬、大棗為君,生地、阿膠為臣。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是取炙甘草湯復脈之功矣。

錄自《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資料來源:編輯室
整理於: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