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中醫趣談

立秋時節養生

踏入「立秋」之後,陸續有朋友出現背痛、頸痛的症狀。按中醫五行學說,肺屬金,秋天也屬金,所以立秋節氣開始,身體對周邊環境敏感的話,後背會較易出現疼痛不適。《金匱要略》謂「心痛徹背」,後背是心肺的反射區,中醫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陽氣足的人不易生病。入秋後扶養陽氣,食療方法建議:(1)熬好粳米湯,加入少量天門冬約20克同煮30分鐘,飲用。(2)食用清燉燕窩也潤肺補津。(3)請中醫師開處方「小健中湯」加味天門冬等,強脾胃,提升心肺動力。祝大家身體「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9月

 

吃人參會不會流鼻血?

人們往往對人參敬而遠之,說人參很燥,吃了會流鼻血。
其實人參味甘性微寒,只有在人的身體津液非常不足時,吃人參後,氣血收回到脾胃,參與運化,使鼻腔內口腔內津液不足,局部虛熱脆弱,才有可能流鼻血。這是很個別的情況。補充好津液,吃人參就不流鼻血了。
補津液最簡單的方法,常吃白米粥(或米湯)。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9月

22222

塞納葉

一位朋友没有甚麼病,只是單純便秘,買了點通便藥,吃了幾天見有些效果。但是能長期服用嗎?成份裡面有一種叫塞納葉,它是瀉藥番瀉葉的別名,本來屬於猛藥,應該慎用,但是有了時髦的新名字——塞納葉,就成了流行品。根據中醫臨床經驗,長期使用番瀉葉,會產生對藥性的依賴,宜適可而止。最好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安全的方法可用「麻子仁丸」,這條方子有潤腸功能,重點是緩通大便。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9月

「夏天宜吃薑」有没有道理?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陽氣容易外散,人們又喜歡飲冰水、凍汽水、凍啤酒,如此一來,身體外熱內寒,脾胃功能變弱,容易引起腸胃寒濕,肚脹腹瀉。薑性溫,歸脾經和肺經,幫助暖腸胃、解毒(解魚蟹之毒),對腸胃致病細菌有抗拮作用,因此夏天宜吃薑。蔥蒜亦宜。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9月

慢郎中「快閃」!

問:果汁飲多了會關節痛?

答:會。如果患有高尿酸痛風症,水果的果糖含量高,會影響尿酸代謝,容易引起關節痛。宜少飲果汁多飲水。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9月

點解有人「飲水都會肥」?

「淨係飲水都會肥」是指一個人少食而肥。與此同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渾身無力,運動起來四肢發軟。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如果脾虛,新陳代謝能力不足,本應消耗出去的脂肪以及身體內的代謝廢物,就停留在體內,中醫叫做「痰濕」,這種體質的人,即使吃得少都會肥胖。需要袪除身體的濕氣,強壯脾胃功能。建議:按壓或艾灸足部穴位三陰交,並且找中醫用「小建中湯」調理,這樣可以加速中焦運化,幫助脾胃功能恢復。
(服中藥前請先咨詢您的中醫)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6月

中醫藥快訊—向世界出發

5月25日,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世衛組織《總幹事報告》稱,lCD—11將中醫藥學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使世衛能夠統計、測量並與主流醫學進行對比。lCD是全球衛生健康領域權威性通用標準之一。在今次修訂本的傳統醫學章節中,以中國傳統醫藥為基礎,兼顧日韓傳統醫學,納入了150條疾病和196條證候,使中醫藥服務進入國際衛生醫療的信息統計網絡,有利於中醫藥與各國醫療體系融合,走上國際化。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6月

中醫藥快訊—Legs Go!

夏天一到,又是show美腿的時候了。有些人想要一雙健康修長的美腿,但偏偏就是腿粗,還腫脹,有時甚至出現紫斑。積極節食做運動了,幫助又不大。中醫怎樣幫到你?
除遺傳因素之外,我們有三點關注:
一,大腿粗,和脾胃功能下降有關,平時宜少吃雪糕和凍飲。
二,小腿粗,和腎氣不藏有关,腎氣若收藏得足,當身體需要時能提供來濡養腿腳。
三,腿腫脹,與心臟功能有關。腿離心臟較遠,要克服地心引力,從下向上回血,心臟功能弱了回血就不及時,因此腿會腫。
中醫主張:恢復脾胃可用「理中湯」,固護腎氣用「金匱腎氣丸」,養護心臟用「當歸芍藥散」加「理中湯」(女性較宜)。
怕煲藥麻煩?信譽良好的復方成藥,方便服用,也可收效。記得用藥前要先咨詢你的醫師建議吖。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6月

中醫藥快訊—用藥錦囊

『首選老藥,慎用新藥』
中醫認為,用天然植物、礦物、生物作為藥材,是最好的。因為人的身體對大自然的產物,例如中藥材,已經有上百萬年的接觸和適應,它們的治療功效是從千千萬萬個真實案例中篩選比較出來的。人類加工的成份越少,它和人的身體適配度越高。越老、越舊的藥,越偏向自然生態的藥,與人體的匹配度就越高。所以,但凡用老藥可以治的病,決不用新藥。你可以發現,中醫經典方的踐行者,通常只用《神農本草經》裡面的藥。如果人家患了腸炎,用黃連、或者「葛根芩連湯」可以治,就不用打針,不用服西藥止瀉止痛。有些新藥的風險,即使經過10年甚至15年的觀察,副作用仍然不易察覺。
因此,用藥首選老藥,慎用新藥。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6月

中醫藥快訊–清熱去火,聽聽中醫的觀點

好熱氣呀🔥!喉嚨痛,牙痛,口腔潰瘍,眼睛發炎,生暗瘡,小便發黃⋯⋯ 有沒有發現,一開頭飲廿四味,飲金銀花夏枯草,搽西瓜霜,一用立即就舒服,但是慢慢就不見效,而且「熱氣」越來越頻密。你不要全數怪罪火鍋、雞煲、辛辣煎炸喔,有可能是「虛火上炎」(中醫說上熱下寒),越吃涼藥降火,寒氣越重。你有沒有發現手腳冰涼、肚腩變大、甚至啤酒肚。有甚麼辦法可以降火又不使身體變虛?

1. 粳米熬粥,煲至粥水黏稠而吃。粳米需是北方旱田收割的圓粒大米,因生長期較長,粥水養胃又補津液。吃它清虛熱又溫裡,久而久之就會發覺虛火上炎不再經常發作。

2. 飲咖啡加一點肉桂,引火歸元。肉桂,Cinnamon, 是一種香料,你去到某咖啡連鎖店一定見到有提供。飲咖啡經常加少許肉桂粉,做糕餅麵包、蘋果批加肉桂粉,東南亞著名的「肉骨茶」有肉桂。保護好腎氣,就不容易虛火。
問:飲米湯會不會惹濕氣?
答:不會。粳米粥保胃氣,脾胃好就不容易受濕困。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