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醫生日誌

右腦中風系列的三個病案

右腦中風引致的左側癱瘓(二)

第二位右腦中風的病人是一位久咳患者,睡眠情況亦較差。

她在2021年2月2日因在家中昏厥,随即被送往醫院,診斷為右腦缺血性中風,住院治療至2021年3月20日出院。出院後10日,她來到我們診所求醫。

初診時,她的左側肢體比右側有明顯的功能差異,左臂雖然能抬起,但是左手抓力只有兩成左右,左足輕微跛行,中風後的偏癱病情尚算是輕微的。

她血壓血脂血糖水平都不高,為什麼中風呢?問診得知她素有咳嗽、痰多、氣促的症狀,是肺氣頗為虛弱的患者。

據病人描述,她已有五、六年的咳嗽病史,有時夜咳發作嚴重,她便不能安臥,而必須整個人坐起來。因此,她晚上的睡眠質素也變得越來越差。

她的血氧濃度在初診時只有92-93%左右,心率指數57次/分,不是一位運動員,這樣的心率稍微偏慢;結合脈診,病人脈緩,這正正就是其心臟搏動較緩慢的外在表現。而脈緩亦主濕病,反映病人為濕邪所困(特別是肺部的痰飲)。

雖然造成病人久咳的原因是否支氣管炎還不確定,但是咳嗽數年, 造成肺氣積弱,(肺內部氣體交換功能不好,即類似現代醫學說的肺氣腫情況),再加上病人每晚得不到充分休息,所以心臟功能也受到影響。

病人舌淡紅、苔薄白,這樣的舌象也可能是常人的舌色,不過其舌更淡一些,反映的是病人氣血較虛、體內能量不足,即中醫所謂虛寒體質,故需要溫陽袪寒。

除上述症狀外,病人的大小便、飲食均正常。

在初診後,醫師診斷病人為太陽、太陰合病,並開出「小青龍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桔梗、白前。

小青龍湯是一道治肺部寒飲而致咳喘的藥方,僅適用於無汗、怕冷等症狀的人。藥方中的麻黃能打開皮膚的毛孔,加以桂枝、芍藥、炙甘草則可發汗解表。乾薑、細辛、半夏溫燥肺部內的寒飲,並結合上述的藥材發汗、驅逐之,而五味子則可斂肺、護肺氣。

甘麥大棗湯對穩定神經系統有良效。這裡用於針對失眠,可以治療因津血不足而精神失常的情況。浮小麥這味藥材可以斂汗、養心除煩,而炙甘草、大棗是常用於鞏固脾胃的甘味藥,三者合起來可達到溫中養胃以生津血的效果。

桔梗、白前都是止咳袪痰的藥,協助肺部排走痰飲。

病人在覆診時多次主訴睡眠情況欠佳,故此醫師中途曾改用「酸棗仁湯、苓桂朮甘湯、甘麥大棗湯」的合方作了多次加減。不過,最後由於發現初診時的處方思路,其實就最貼合病人的久咳、肺虛寒體質,所以結果還是回到了原來的處方。

病人現在睡眠仍少許欠佳,偶有咳嗽,但因無其他大礙,故囑咐自行調養即可。

 

 

右腦中風引致的左側癱瘓(三)

第三位病人今年已八十歲,是三位病者年紀最大的一位。

他在2020年8月25日因右腦出血中風而在家昏厥,隨即送往醫院,至2021年3月20日出院,留院時間接近7個月。

出院後4日,他隨即來到我們診所求醫。

初診時,他是由輪椅推進來,他的左手活動差、左足頗為跛行,四肢(左右手腳)皆表現無力,反映中風後的癱瘓情況仍相當嚴重。

另外,他有咳嗽、痰多、氣促等症狀,血氧濃度只有91%,這些都反映了病人肺部功能的問題。

今次這位病人肺部內的痰飲十分嚴重,估計胸腔內已有少量積液,若由西醫檢查的話,相信還能夠聽出病人肺中的鑼音。

據病人自述,他本身血壓正常,平日亦無病或不適(如咳嗽等問題),能打理一般家務無礙,故右腦出血中風是突發的。

透過脈診發現,病人也有心律不整,即脈搏跳動不均勻的情況。他脈象的呈現為濡脈(細軟而浮),反映出病人氣血不足,而且為濕邪所困。

這位病人最特別的地方是其舌頭大幅度縮小,而且舌面光滑、無苔。

舌頭縮短或縮小一般都是危候(舌白濕潤為寒凝筋脈、舌紅而乾為熱病傷津)。而病人舌紅但未至於乾,舌面仍是光滑的,情況算傷津程度略輕微些的熱證。舌頭無苔則反映了病人胃氣不佳的情形。

另外,病人也有小便失禁、大便不通(需要使用外塞藥放便)等問題,而且飲食極差。而病人的睡眠情况亦差,以致精神欠佳。

面對眾多的症狀,醫師估計,病人或許是因為中風後的心臟機能較弱,加上卧床太久等因素,身體器官因某種原因發炎, 如果肺部曾經有炎症,所產生的滲出物滯留在胸腔內,導致肺部的下方範圍積液,便造成了刻下所見的肺功能問題(這亦成為病人初診時的主要問題)。

綜合以上症狀,醫師診斷病人為太陽、陽明合病,並開出「小青龍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生大黃。

跟第二位病人一樣,由於這位病人有肺部水飲的問題,而且無汗,以方類證屬於麻黃湯類,所以首先選用了解表化飲的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雖然解表散寒之力較大,但仍需借助「葶藶大棗瀉肺湯」消除積液,所以兩方相合,加大黃一味,疏陽明之熱(通便)。

至於葶藶大棗瀉肺湯,則為特別針對、處理病人當時頗危重的肺部積液問題。當中,葶藶子是一味峻藥,味辛而寒,即使是配合了溫和的大棗,它仍具有強力的瀉肺作用,能夠驅走長期鬱滯、黏稠於肺腔內的積液。

後下(在煎煮過程最後的十數分鐘才加入)的生大黃則常用於解決大便秘結、因腸道堵塞而熱結於身體裡面的情況。它的主要功能為通便、清熱,還可袪瘀生新。

此例的療效十分顯著,現在病人的肢體活動已恢復8-9成,不再有咳喘、氣促等症狀,大小便也正常,沒有失禁。另外,病人的舌頭變得飽滿,已回復原來大小,現在舌質紅,並有少量白苔。

治療過程當中曾經因病人喘咳而改用「射干麻黃湯」,不效。始終要「小青龍湯」與「葶藶大棗瀉肺湯」合用方能顯效。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6月

 

右腦中風系列的三個病案

在香港常見的疾病當中,「中風」毫無疑問是頭幾位的殺手之一。由於發病急遽,而且影響到大腦以至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所以其死亡率或致殘率是頗高的。

以現今西醫的角度來看,中風是一種因大腦局部血流障礙,而引發身體活動、言語等功能驟然喪失的急性疾病。它一般可分為兩種:缺血腦中風及出血腦中風。當中,前者比較常見,其起因在於腦血管的阻塞(導致腦細胞缺血)。而後者則由於腦血管的破裂(造成血塊,壓迫腦細胞並影響供血),所以情況一般會更為嚴重。

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們相信在危急關頭,必先借助西醫的先進技術來進行即時治療,才能及時保住病人性命。

但在中風之後的復康階段,由於病者本身的生理、體質等方面各有不同,其臨床症狀更是千變萬化,若能趁早透過中醫治療介入,相信病人的康復程度以至生活質素將可大幅改善。

以下是最近診所三位右腦中風人士的病例,雖然他們的病狀(如左側身體的癱瘓,或這次三位病人之言語區均未受損等)及年齡(70-80歲)都十分相似,但實際上由於各人症狀所反映的病機不同,治療方案也必須因人而異。

希望以下這些資訊能供各位當作參考。

 

右腦中風引致的左側癱瘓(一)

第一位病人是較為典型的中風患者,其血壓指數頗高。

他在2020年10月12日因右腦出血中風而在家昏厥,隨即送往醫院,至2020年11月13日出院。

出院後近2個月,他來到我們診所求醫。

初診時,他的左手活動差、左足跛行,另外左側身體腫痛、左肩疼痛、左手指屈伸困難,這些都反映他中風後的癱瘓情況仍相當嚴重。除此之外,他也有左邊口⻆歪斜的表現。

這位病人的血壓指數偏高,左邊為164/105MM/Hg、右邊為163/102MM/Hg。

透過切診得知,病人脈虛緊――虛反映氣不足以運其血,所以脈的表現無力;緊則反映身體有痛、糾結,是體內正邪相搏的現象。

另外,病人舌紅、苔白,表示病人有熱邪鬱於內,但未能外達。

除上述症狀外,病人大小便、飲食均正常,睡眠尚可。

在初診後,醫師診斷病人為少陽、太陽合病,並開出「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淮牛膝、黃耆、守宮。

《傷寒論》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今次所用的「四逆散」,雖然出現在少陰病的條文,但其實是屬於「少陽病」的方劑。

四逆散可以宣通氣血,疏解氣機――當中的柴胡、枳實、芍藥都是行氣解熱藥可解除病人體內的熱盛、氣血鬱滯,並且舒通向外。而炙甘草則可調和諸藥及緩解急迫、痛楚。

(四逆散之所以會放在少陰病的條文,或許因為本身是少陰病而轉入少陽病,或許因為是這條文的少陽病形似少陰,所以特意教人加以鑒別。)

至於桂枝茯苓丸,專治慢性病、久有瘀血的情況,可以說是中醫其中一種薄血丸(不過要有表證)。由於病人諸身體表面部位(定處)疼痛,亦有脈虛,反映病人需加強疏通體表的氣血以散瘀結。

這條方當中的桂枝、茯苓,可加強心臟的力量及通調水道的運行,而牡丹皮、赤芍、桃仁則更深入走進體裏,破除如血管內不暢通的瘀血。

另加的黃耆也有增強血液循環的功效,淮牛膝可以引藥下行、活血袪瘀。

守宮是蟲類藥,可以袪風活絡、散結,是近代常用於中風癱瘓的中藥。

後來,因應情況改善,醫師將藥方改為「苓桂朮甘湯」合「桂枝茯苓丸」加守宮、黨參、雞血藤,病情亦漸加好轉。

病人現在左側上下肢的功能已恢復到50%,仍需定期複診。

 

(未完待續)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5月

中醫診斷手法之一「舌診」

第三節

舌形:

  • 芒刺與裂紋。如果舌上有芒刺高凸起,是熱邪內結的現象。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舌有裂紋是熱盛,或是血虛而陰不足。舌質色淡,質軟而有裂紋,多數是虛證。
  • 舌胖大,有痰飲或濕熱內蘊。若赤色而腫大滿口的,心脾二經有熱。如果舌色紫暗而腫,可能是酒毒上壅。
  • 癟,舌又薄又瘦為癟,若癟而紅絳,是陰虛熱盛,津液大傷。癟而色晦暗,多數為難治之病。
  • 舌質胖而嬌嫩,屬虛證。舌質堅斂蒼老,舌苔不論白色或灰色,都屬實證。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

中醫診斷手法之一「舌診」

第二節

舌色:正常人的舌一般呈淡紅色,表面潤澤。如果舌色出現以下幾種,反映身體或輕或重的病:

1)淡白色。舌色比正常淡的是虛寒證。舌淡,光而無苔,是氣、陰兩虧的徵象。

2)紅絳色。紅色再加深就是絳色。熱邪傳入營份,舌呈絳色;若再入血份,呈深絳色。若上有黃苔,是邪氣還未完全入營份。舌色絳而中心乾,是胃火傷津。舌尖絳紅,是心火盛。絳紅而出現大紅點,是熱毒乘心,絳而光亮,是胃陰傷極。上有黏膩似苔非苔,是中焦胃腸挾有穢濁。

3) 絳紫色,是熱盛傷津,氣血壅滯。絳紫深而遍及全舌,是臟腑極熱。紫色僅見於舌和某一部位,就是該部所屬的經絡鬱熱。

4) 青紫色。寒滯血瘀,若有苔還未至最嚴重,若無苔則是氣血虧極。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

中醫診斷手法之一「舌診」

第一節

舌診主要觀察舌質與舌苔。舌質反映內臟的虛實,舌苔揭示病邪的深淺,以及消化、吸收功能。按中醫的說法,病在氣份,舌苔會有異常而舌質沒有異常;病在血份,舌質可見異常,而舌苔無明顯變化。又有,舌質如常,舌苔雖然厚膩汚腐,只是胃腸濁腐穢氣影響。舌質若見異常,底色隱隱仍有現出紅色的,只不過是氣血有滯;如果完全變為乾晦枯萎,癟而無津,就屬病勢嚴重。

舌診要掌握:舌色、舌形、舌態,舌苔有無,舌苔的顏色,舌苔的潤、燥、厚、薄。(詳細內容留在下一節介紹)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

IMG_4919

中醫有科學性嗎?

最近從事金融行業的青年才俊,在談論中醫經典《傷寒論》,一百多條治療方劑竟然能倒背如流,六經辨證大綱也熟記於心。又有在大醫院工作的西醫,近期業餘修讀完成大學的中醫課程;也有本身是醫護人員的朋友,感謝中醫用純天然草本藥材為他治好了一些棘手雜症。他們紛紛評價中醫是一套更高級的科學。有感於此,想談一下中醫的科學性。

現代自然科學有物理、化學、生物、天文、氣象、海洋、數碼科技、醫學、甚至天體物理學等等,可是這些和中醫幾乎都不相關聯。中醫作為東方古代的一種半哲學半技術的東西,以它的療效為人熟悉,為百姓支持,一直傳承至今。

今天的人怎樣理解它呢?

以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舉例,六經八綱辨證這一套獨有的病理生理學大綱,來源於至少逾千年、愈百萬乃至數千萬、不知多少人的親身醫療體驗,由張仲景經過醫療實踐,驗證、提升並創造出一套可行性很高的臨床指南式的理論,當中的數據量可以說大得驚人,是一個海量數據的產物。

六經八綱是指什麼?八綱是陰、陽、表、裏、虛、實、寒、熱。

六經是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

這套治病大綱是經過浩大的資料搜集篩選過程建立的。

一,症狀反應——由原始臨床實驗收集信息,每一次診病的實況記錄,對病狀的詳實描述。

二,效驗方劑——大量診病數據處理後,提取出來的標準治療方法。(古代在造紙技術發明之前,為病人診病用竹簡作記錄,每次用之有效的藥方,該支竹簡會被放入一個竹筐,留下用作研究、使用。不效的藥方則放入另一個筐中,適時丟棄。久而久之,由一筐一筐竹簡積累起來的效驗方劑,為後世醫家使用提供了方便。歷時千年、無數次重覆使用之後,累積的數據量可以說大得驚人。)

在以上兩項進行綜合處理之後,得出大量的方劑與病證互相對應的規律,歸納而產生六經八綱辨證。

六經,借助表、裏、半表半裏的劃分法,分為陽經三組,陰經三組,陽又反映身體機能的旺盛,陰則反映身體機能的沉衰,如此作出定性之下,中醫可以用抽象的維度,為病證作出分層定位。

《傷寒論》也為書中每一條制定的中藥方劑,標明清楚的用量,並指出人的身型體重、體質強弱有別,須因人而異調整用藥份量,但方劑比例不應改變。

這一套綜合集成法,為無數病症制定了可用性很高的治療方法。從定性到定量,一套綜合集成法,經過一千多年的使用,仍然效果顯著,充分體現出它的科學性。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理論裡面已經剔除了五行、八卦、運氣等推測與假說。

你怎樣看呢?

資料提供:編輯室

2021年4月

 

星塵系

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

針法是用金屬製成的針刺入人體的穴位,運用手法調整人體的氣血、新陳代謝、免疫力。灸法是用艾絨搓成艾柱,點燃以溫灼穴位的表面,溫通經脈,調和氣血。針灸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使陰陽歸於平衡,臟腑功能調和,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肥胖症、骨傷痛症、痹症、亞健康調理等,甚至可以通過針灸不藥而癒。

人的身體本身有一套防御和自我恢復系統,平常它正常運作我們就健康活著。當身體患上疾病,你身上的穴位就是驅趕病邪,重建健康之門的鎖,銀針和醫者的手就是開門的鈅匙。

資料來源:編輯室

2021年4月21日

Scan03

 

祝大家新年快樂,年初八啟市。

840d62e9-9329-450c-8ba8-aa7dc2c0272d

患上什麼病會「爆肺」?

最近新接一例肺淋巴血管平滑肌肌肉增生症:

  李小姐,年齡31歲,職業:核數師,婚姻狀況:未婚,2020年10月X日到診。

西醫診斷:肺淋巴血管平滑肌肌肉增生症。
  這個病女性較常見。雖然中醫未能作精微的病理解剖研究,但是在免疫調節、器官保護和抑制血小板集聚等方面,應能發揮作用。

中醫辨證:患者2017年1月某日,出現氣喘氣促,缺氧,入住某醫院,醫生診斷她左肺葉爆裂,立即給她做修補肺葉手術,並診斷她患上肺淋巴血管平滑肌肌肉增生症。 2019年10月某日,出現氣喘氣促、缺氧,再次入住某醫院,醫生診斷她右側肺葉爆裂,給她做右下肺葉切除手術。親人介紹中醫治療。現證臉色蒼白,四肢冰冷,精神疲倦,2至3天大便一次,胃口一般,睡眠差,痰多咳嗽,經期周期正常,經血量偏多,貧血,MRI檢查顯示右側身體淋巴積液,自覺肺部、右側身體不適,工作能力尚可,脈細緩,舌淡紅、苔薄白,證屬少陽、陽明合病,血氣鬱滯,瘀結臟腑,治以疏解氣機,消瘀破結,方藥選用〝四逆散〞合〝抵當湯〞加浮小麥、紅棗、生石決明、桂枝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北柴胡二錢、白芍三錢、枳實四錢、炙甘草錢半、水蛭1/3錢、虻蟲1/3錢、桃仁三錢、生大黃一錢(後下)、浮小麥一兩、紅棗二粒、生石決明一兩、桂枝四錢,每天飲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覆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任脈、督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提插手法進行補瀉,每三天針灸一次。

療效跟進:治療一個月後,病情平穩,精神佳,自覺呼吸暢順,無不適感。自願選擇中醫繼續治療。

醫話:有感於多例患者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建議大家也來關注中醫,為自己的健康準備多一個選擇。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於2021年1月

熟用經方,遇病不慌

折解CA72-4的疑惑

  介紹一例常見的病例,每每有人患上這個病不自知,知道之後又嚇一大跳。

  林小姐,36歲,教師,已婚,2029年11月X日到診。她呈出一份檢查報告,顯示CA72-4數值偏高,她有點焦慮,問是不是生胃癌,應該怎麼辦?CA72-4是個什麼東西呢?它是近年來用於醫學檢測的腫瘤標記,可以成為診斷胃癌的一個參考指標,因此,也被稱為胃癌抗原。那麼CA72-4高了會不會就是胃癌?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因為正常的細胞受到炎症的刺激而產生,例如消化道方面的炎症、胃炎、膽汁反流等。

  這位患者有飲酒的愛好,近兩年經常胃痛。抽血檢查CA72-4,結果是18.7u/ml(正常值<6.0u/ml),幽門螺旋桿菌IgG抗體positive。根據經驗,建議她服中藥治療胃痛,如果炎症引起這個腫瘤標記數值高,是可以降下來的。

一診:主訴胃痛,納差,惡心,心下痞滿,腹鳴便溏,舌潰瘍,苔黃,脈細緩,辦證屬厥陰經,半表半裡陰證,上熱下寒,治以辛開苦降,方藥選「半夏瀉心湯」加蒼朮、白朮、海螵蛸。

處方:法半夏四錢,黃芩三錢,黃連一錢,黨參三錢,乾姜二錢,紅棗二枚,炙甘草錢半,蒼朮三錢,白朮三錢,海螵蛸二錢,每日一劑,連服七日。

二診:服上藥後,仍覺有胃痛,大便兩日一次,納差,噦酸,胃脹呃氣,脈細弦,舌淡紅,苔薄白,證屬太陰證,裡虛胃寒,內飲不化,治以益氣和中,溫寒化飲,以「理中湯」合「小承氣湯」及「甘麥大棗湯」,加木香一味治療。

處方:黨參三錢,蒼朮五錢,炙甘草錢半,浮小麥一両,紅棗二枚,生大黃1/3錢.後下,枳實四錢,厚樸三錢,木香二錢.後下,每日一劑,連服七天。

三診:2020年11月17日,守方不變,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四診:2029年11月24日,守方,生大黃1/3錢加至半錢,加雞內金三錢,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五診:2020年12月3日,守方,去蒼朮、雞內金,加白朮五錢、熟附子錢半,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六診:2020年12月11日,守方,熟附子錢半加至二錢,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七診:2020年12月21日,守方,生大黃半錢加至一錢,每天服一劑,連服七天。

  經以上治療後,胃痛消失,CA72-4覆查結果降至正常範圍1.0u/ml (正常值<6.0u/ml)。

  由CA72-4指標可逆轉來看,這一例屬於消化道炎症,並非胃癌,囑患者戒酒,戒食辛辣,少食刺身,均衡飲食。

  整個治療過程所用全部是仲景經方,又一次說明古方今用,確實有效。

 

資料提供:編輯室

整理日期:2021年1月